暫無浦東新區高三物理二模的全部內容,僅能提供部分相關信息如下:
浦東新區高三物理二模的考試科目為物理,時間為4月22日。此外,浦東新區高三二模的考試科目和時間安排一般會在2到3天之后進行相應的調整,因此,具體的考試內容與科目還需根據官方通知為準。
建議您關注官方通知,了解浦東新區高三物理二模的具體內容。
題目:
【題目描述】
一個質量為 m 的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初速度 v0 拋出。小球在運動過程中遇到一個豎直放置的擋板,擋板與小球發生碰撞,碰撞時間極短。請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小球在多次碰撞后,最終會停在擋板上的位置。
【解題思路】
1. 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受到重力作用,但重力對小球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計;
2. 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受到桌面的支持力作用,支持力是恒力;
3. 小球在多次碰撞過程中,速度大小會發生變化,但方向不會發生變化;
4. 小球最終會停在擋板上,說明小球在多次碰撞過程中,速度減小到零。
【例題答案】
假設小球最終停在擋板上的位置為 P 點,則小球在多次碰撞過程中的運動軌跡可以近似為一條拋物線。根據題目描述,小球在多次碰撞過程中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不變,因此小球在多次碰撞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也不變。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 = ma$,其中 F 為支持力,a 為加速度。由于小球最終會停在擋板上,說明小球在多次碰撞過程中的速度減小到零。因此,小球在多次碰撞過程中的運動軌跡可以近似為一條拋物線,其運動方程為:$y = - \frac{1}{2}gt^{2} + v_{0}t + y_{0}$,其中 y 為小球最終停在擋板上的位置與桌面的距離(即 P 點的高度),t 為小球從拋出到最終停在擋板上的時間,v_{0} 為小球的初速度,y_{0} 為小球的初始高度。根據題目描述,小球最終會停在擋板上,因此有:$y_{0} = 0$。根據以上公式求解即可得到最終停在擋板上的位置 P 點的高度 y。
【評分標準】
本題主要考察了學生對拋物線運動的理解和求解能力,難度中等。根據解題思路和公式正確求解出最終停在擋板上的位置 P 點的高度 y,可得滿分。如果能夠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解釋和說明,則可酌情加分。
【答案解析】
根據上述解題思路和公式求解可得:y = - \frac{1}{2}gt^{2} + v_{0}t + y_{0} = \frac{v_{0}^{2}}{2g} + y_{0}。
由于題目中未給出具體數值,因此無法進行具體計算。但可以解釋說明:由于小球多次碰撞過程中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不變,因此小球最終會停在擋板上時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也為不變。由于小球最終會停在擋板上時受到的支持力與小球的重力平衡,因此小球最終停在擋板上的位置 P 點的高度 y 與小球的初速度 v_{0} 和桌面的高度 y_{0} 有關。當 v_{0} 越大時,P 點的高度越小;當 y_{0} 越大時,P 點的高度也越大。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