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有以下幾個部分:
1.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速度的變化相等,這種運動就叫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常用公式有Vt=V0+at,S=V0t+1/2at2等。
2. 相互作用:主要掌握一下幾點:①常見的彈力有支持力、壓力、拉力;②理解平衡力的概念,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③相互作用力的概念,相互作用力也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但是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3. 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zhì)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該定律是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定律。
4. 力的合成:主要掌握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圖法,求一組分力與合力的過程。
5. 力的分解:求一個已知力的分力的過程,根據(jù)實際需要靈活運用各種分解方法。
6. 平拋運動:平拋運動是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掌握平拋運動處理的方法:分解后分別對兩個分運動運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求解。
7. 圓周運動:掌握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線速度、角速度的定義式。
8. 萬有引力定律:萬有引力定律的發(fā)現(xiàn)和應用,使人類能夠準確測量天體的質(zhì)量,計算天體的運行速度和加速度,從而使古典天文學讓位于近代天文學。
以上就是高三物理必修一的主要知識點,具體的學習和理解還需要結合課本和習題進行。
例題:
題目:一個物體從H高處自由落下,經(jīng)過B點時速度為v,忽略空氣阻力,求B點與A點的高度差。
知識點:自由落體運動,位移差公式
解題過程:
首先,根據(jù)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我們可以寫出位移與時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
s = v0 t + 1/2 g t^2
其中,s是位移,v0是初速度(這里為0),g是重力加速度,t是時間。
在這個問題中,物體從H高處落下,經(jīng)過B點時速度為v,所以初始位移為H,B點時的位移為s。
那么,根據(jù)題意,我們有:
s = H
又因為物體在B點的速度為v,所以有:
v^2 = 2g(s-H)
接下來我們使用位移差公式:s2 - s1 = g(t2 - t1)
其中s2是B點的位移,s1是A點的位移,t2是B點的時間,t1是A點的時間。
將上述公式帶入已知條件,我們有:
(s - H) - H = g(t - 0)
化簡得:s - H = gt
將這個公式代入初始位移公式s = v0 t + 1/2 g t^2 中,我們有:v^2 = 2g(v t + 1/2 gt^2)
將已知條件中的v^2和gt代入,我們得到:H - H = v (v/g) + 1/2 g (v^2/g^2)
化簡得:H - H = v^3/(2g)
所以,B點與A點的高度差為H - H = v^3/(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