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二輪備考建議如下:
1. 強化知識之間的聯系:在復習過程中,注意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把孤立的知識點串在一起,形成知識網絡。
2. 注重解題方法與技巧:解題時要對題目進行全面分析,抓住本質和關鍵,找出解決問題的捷徑。
3. 重視實驗復習:實驗是物理高考的重點,必須高度重視,要認真回憶教材中每章的實驗,包括每個實驗的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實驗結論等。
4. 針對練習:復習時選擇一些針對性強的題目進行練習,通過練習查漏補缺,鞏固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5. 培養解題規范和習慣:解題時,嚴格按照標準答題格式答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6. 調整心理狀態:進入二輪復習后,部分學生可能會感到焦慮,擔心遺漏知識點,此時應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保持冷靜,樹立信心,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復習。
7. 關注物理與實際問題的聯系:物理試題越來越注重實際問題的考查,應注意將物理知識與實際問題的解決相結合。
8. 注重積累:平時應注意積累各種物理規律和定理,以及它們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9. 合理安排時間:在保證所有知識點都復習到的基礎上,可以適當縮短做題的時間,把時間多用在其他科目上。
以上就是一些備考建議,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祝你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高三物理二輪備考建議
一、備考建議
1. 回歸教材,夯實基礎。一輪復習過后,大部分學生對整個高中物理知識的體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還存在知識點零碎、不系統,理解不透徹等問題。因此,在二輪復習中,要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重要概念、規律、實驗等進行重新梳理和復習,強化對基本概念和規律的理解,準確理解每一個概念和規律的含義及物理意義。
2. 強化訓練,提高解題能力。高考物理題目的設計都是比較嚴謹的,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下進行的。因此,在二輪復習中,要引導學生加強對題目的“題意理解、方法選擇、步驟規范”等解題能力的培養。同時,要引導學生對近五年的高考真題進行反復的練習和研究,體會高考題的命題思路、設問方式、解題方法等。
3. 綜合訓練,提高應試能力。二輪復習時間相對較短,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必須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綜合訓練。在綜合訓練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和建模能力。同時,要控制好訓練的難度和梯度,做到以少勝多。
例題:
【題目描述】
如圖所示,在豎直平面內有一半徑為R的圓弧形光滑軌道,A、B是軌道的最低點。一個質量為m的小球以一定的速度沿軌道運動,當小球運動到軌道的B點時,對軌道的壓力恰好為零。已知小球所受的阻力是恒定的,大小為Ff = kv,已知小球通過B點時速度為vB,求小球通過軌道的A點時的速度vA。
【分析】
1. 確定小球在A點和B點的受力情況。
A點:重力mg和支持力N;
B點:重力mg、支持力N、向心力和阻力Ff。
2.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在A點:mg-kx=m ,解得:x=mg-k(vA-vB)①
在B點:mg+kx+Ff=m②
由②式解得:vB=vA+kR③
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vA2=mvB2④
將③代入④得:vA=vB2-R(vB-gR)⑤
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對軌道的壓力恰好為零時支持力也為零,即kx=mg⑥
將⑥代入①得:x=vB2-gR⑦
由幾何關系可知:Rsinθ=R-x⑧
將⑦代入⑧得:sinθ=1-vB2gR⑨
由題意可知:θ為小球運動到軌道最低點時與豎直方向的夾角。
【解答】
小球通過軌道的A點時的速度vA為:vA=vB2-(vB-gR)≈vB-gR(其中近似處理的原因是小球在B點的速度遠大于在A點的速度)。
【總結】
本題考查了圓周運動和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綜合應用,難度較大。在解決本題時要注意受力分析和運動分析相結合,同時要注意運用幾何關系求解夾角的大小。解題的關鍵是要正確分析小球的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同時要注意運用機械能守恒定律和幾何關系求解未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