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答題模板大全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電學實驗:
1. 描繪小電珠伏安特性曲線實驗中電壓調整及電流的測量: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接法,用直流電源、電流表外接法測量。
2. 實驗注意事項:
(1)電源、電表的選擇要適當。
(2)實驗操作中,應調節滑動變阻器,讓電表讀數從零開始變化,并保持相對穩定。
(3)注意觀察并掌握電流表與電壓表讀數的變化特點以及小電珠的亮度變化。
動力學問題:
1. 判斷物體是否受摩擦力,首先分析有無相互擠壓的彈力,其次分析有無相對運動的趨勢。
2. 求解系統動量守不守恒,首先要確定系統動量是否可分,其次要明確系統動量變化的始末狀態。
萬有引力相關:
1. 中心天體質量用“$M$”表示,半徑用“$R$”表示,環繞天體質量用“$m$”表示。
2. 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frac{GMm}{R^{2}} = m\frac{4\pi^{2}}{T^{2}}R$,求周期$T$。
電磁感應相關:
1. 確定電磁感應過程中產生的電能是由其他能轉化而來的。
2. 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求出感應電動勢的大小。
3. 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求出路端電壓或者部分電路電流。
此外,高三物理答題模板還包括光學、原子物理、連接體問題、能量守恒問題等等。建議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答題模板進行學習。
高三物理答題模板大全:電容器器的故障分析
一、故障現象:
1. 擊穿:充電后不能放電,電容器內部有短路,不能使用。
2. 容量變小:由于內部極板上的電解液減少,使電容量變小。
3. 漏電:極板與中間介質發生漏電,使電容器發熱。
二、故障分析:
1. 充電后用萬用表檢查電容器電阻,若充電無電阻應立即更換。
2. 檢測時,將萬用表的兩個表筆分別接電容器的一個極板,另一個極板接地(或接大電阻),用R10Ω或R1KΩ檔測量。
3. 指針應有較大擺動,然后恢復到零位或近似零位,說明電容器運行正常。否則,應更換電容器。
三、例題:
【試題】一臺直流電源設備所用直流電的電壓為U=12V,在檢修該設備時發現一只電容器擊穿,測得其內部有阻值約為R=2kΩ的等效可變電阻,試分析擊穿原因并求出該電容器的電容C值。
【分析】
1. 電容器擊穿的原因是充電后不能放電,即電容器內部有短路。
2. 電容器的容量變小是由于內部極板上的電解液減少造成的。
3. 根據擊穿原因分析電路中可能出現的故障點,并利用歐姆定律求出電容器的電容C值。
【解答】
1. 電路中可能出現的故障點:電源內部短路、電容器內部短路、電感線圈短路等。
2. 根據歐姆定律可得:I=U/(R+Rf),其中I為電流,U為電源電壓,R為電源內阻,Rf為電容器內部等效可變電阻。當Rf=0時,I=U/R,此時電容器擊穿,說明電源內部短路或電容器內部短路。當Rf≠0時,I=U/(R+Rf+Rc),其中I為電流,U為電源電壓,R為電源內阻,Rf為電容器內部等效可變電阻,Rc為電容器的電容值。由于已知U=12V,R=2kΩ,因此可求得I≈6mA。由于電路中存在電感線圈,因此電流不能突變,因此當電流增大時,電容器充電電流增大;當電流減小時,電容器放電電流減小。由于電容器擊穿時電流最大,因此可認為此時電容器的電容值最大。根據電容器的充電和放電過程可知,當電容器充電時,其兩端電壓逐漸增大;當電容器放電時,其兩端電壓逐漸減小。因此可以認為此時電容器兩端的電壓為最大值。根據電容器的充電和放電過程可知,當電容器充電時,其兩端電壓逐漸減小;當電容器放電時,其兩端電壓逐漸增大。因此可以認為此時電容器的電容值最小。根據以上分析可知:當Rf=0時,電容器的電容值C≈Cmin≈4μF。
【總結】
本題主要考查了電容器擊穿的原因和電容器的電容值的計算方法。在解題過程中需要注意電路中可能出現的故障點以及歐姆定律的應用。同時需要注意電容器的充電和放電過程以及電感線圈對電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