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受疫情影響,學校開學時間延遲,九年級學生面臨中考,近期需完成兩大學習任務:一是盡快學完九年級下冊新教學內容;二是全面復習八年級上、下冊內容。
本學期新課相對較少,大部分同學都已經做過預習;復習內容較多,復習壓力較大,尤其是八年級下學期的力學部分,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問題,需要引起同學們的重視,因為初中力學是高中力學的基礎,通過復習理清思路,對以后的學習非常重要。
早開始、早準備是緩解復習壓力的有效方法。
延遲開學,正是提早準備、彌補短板的最佳時機。
復習八年級第一學期的聲音、光、機械運動、密度;復習八年級第二學期的力與運動;壓力;浮力;簡單機械、功;機械能及其轉換。
針對九年級電學上冊和九年級電磁學、熱力學下冊,看看自己在哪些部分有欠缺,計劃何時補課,為綜合復習做好準備。
建議大家先打開四本教材的目錄,把不太確定的章節或者知識點標記出來,這樣就能心中有數,然后再有計劃的去逐一解決。
九年級物理第 1 卷和第 2 卷
《初中物理同步》對教材中每一個知識點都進行了詳盡的講解,通過文字、圖片、視頻、反思、同步訓練等板塊,你可以系統地學習課程的基礎知識。
【同步訓練】以近三年全國各城市中考真題為藍本,題型和訓練知識點具有針對性,考查對相應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如果做練習的時候遇到問題,先不要急著看答案,再把微課的相關內容看一遍,相信你會明白的。
八年級,第二冊:力學
1. 自我檢查你的知識
首先對照下面的例子檢查自己,看看自己對八年級中考下冊第六章《力與運動》和第七章《壓力》中的重要知識點是否有疑問,把不會的題目記下來,作為難點來解決。
(第八、九、十章待續)
相互作用力與雙力平衡的區別
示例:(2019蘭州)
對于“復興號”列車在水平軌道上靜止不動的情況,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是的( )
A、火車的重力和火車對軌道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的力。
B. 列車所受重力與軌道對列車的支撐力是一對相互作用的力
C.列車所受重力與軌道對列車的支撐力是一對平衡力
D.列車對軌道的壓力與軌道對列車的支撐力是一對平衡的力
2.靜摩擦和滑動摩擦
示例1(2019荊州)
如圖所示,物體A、B疊放在水平面上,物體A、B分別受到力F1、F2作用,物體A、B始終處于靜止狀態,力F1=3N,方向為水平,力F2=5N,方向為水平,向左,向右,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A 和 B 之間的摩擦力為 0
B.地面對B的摩擦力為2N,其方向為水平向左。
C.地面對B的摩擦力為5N,其方向為水平向左。
DB對A的摩擦力為5N,其方向為水平向右。
示例2(2019款廣安)
如圖所示,以6N水平拉力F在水平地面上將物體A以勻速向右拉,物體B靜止,彈簧測力計顯示2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對B的摩擦力為4N,其方向為水平向右。
BB對A的摩擦力為2N,方向為水平向右。
C.地面對A的摩擦力為4N,其方向為水平向左。
D.地面對A的摩擦力為6N,其方向為水平向左。
3. 力與運動
示例:(2019長沙)
如圖所示,穿著溜冰鞋的小玲用手推墻后,從靜止狀態開始向后移動。下列哪項表述是正確的?( )
A、隨著小玲的后退,慣性逐漸減小。
B、小玲正以恒定的速度沿直線向后移動。
C.小玲推墻時留學之路,墻對小玲施加的力等于小玲對墻施加的力
D、小玲推墻壁的時候,墻壁對小玲施加的力和小玲對墻壁施加的力是一對平衡的力。
4.壓力與壓力
示例1(2019南充)
如圖所示,物體A置于斜面上,處于靜止狀態,畫出A所受重力G,斜面上所受壓強F的示意圖。
示例 2(2019 岳陽) (9 分)
人工智能逐漸融入我們的生活,如圖所示,某餐廳送餐機器人質量為40kg,與地面接觸面積為0.01m2,重力為10N/kg。
(1)求出送餐機器人的重力;
(2)送餐機器人的外殼是玻璃纖維材質的,里面有一小塊玻璃纖維
重量為90g,體積為50cm3。求該材料的密度;
(3)若送餐機器人攜帶著3kg的物體,計算此時機器人對水平地面施加的壓力。
5.液體壓力
例如:(2019河南)
如圖所示,兩個底部面積相等的容器A、B放在水平桌面上,內裝同樣的液體,且深度相同,設兩容器底部液體所受壓強分別用F甲、F乙、P甲表示,PB表示,則( )
AF A=FB,p A=PB,BF A=FB,p A>PB
CF A>FB初中怎樣復習物理,PB=PBDF A>FB,PB>PB
6. 氣體壓力
示例:(2018河北)
制作一個簡單的氣壓計來觀察氣壓隨海拔高度的變化。
(1)如圖所示,在玻璃瓶中倒入適量的紅水,用帶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瓶口,紅水上升到玻璃管的一定高度,但這個高度還不夠,要使水上升到瓶口上方合適的位置,就制成了簡易的氣壓計。
(2)當把簡易氣壓計時初中怎樣復習物理,從四樓搬到一樓,發現玻璃管里有水柱。
7.流體壓力
示例:(2019煙臺)
如圖所示,小紅手撐著傘走在路上,一陣大風吹來,傘被“吸”住,會嚴重變形。下列判斷、推理和解釋正確的是( )
A、傘被“吸”向下,傘上方的氣流速度比下方低。
B、傘被“吸”向下,傘上方的氣流速度大于下方的氣流速度。
C.雨傘被“吸”起來,雨傘上方的氣流速度大于下方的氣流速度
D、傘被“吸”向上,傘上方的氣流速度比下方低。
【溫馨提示】
如果你在做上面的示例時遇到困難或者犯了很多錯誤,請點擊下面的課程相關鏈接進行復習。
2. 課程輔導鏈接
(不懂的地方請點擊)
第六章:力與運動
第 7 章:壓力
暗示:
基礎較好的同學可以繼續學習,課文前的同步訓練都是中考真題。
第 8 章:浮力
第 9 章:簡單的機械功
【寫在最后】
作者是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中學高級物理教師,在一線畢業班任教42年,致力于初中物理教材教法和中考試題的研究,創建微信公眾號“初中物理同步”,幫助學生學習初中物理知識,指導物理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興趣和思維習慣。
如果學習上遇到問題,可以通過公眾平臺留言交流學習,也可以在節假日或者周末預約報名線下輔導。
課程地址:濟南市萊蕪區世紀城37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