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大題的解題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讀題與建立模型:首先,要仔細審題,理解題意,畫出物理過程示意圖,建立物理模型。這有助于理解題目的物理情境,建立物理過程,尋找解題的線索。
2. 分析物理過程:高考物理大題通常包含多個過程,需要分析每一個物理過程的特點,尋找解題的關鍵。要善于把研究對象從更多的聯系中解脫出來,抓住主要聯系,分析主要矛盾。
3. 選擇合適的方法:在分析物理問題時,需要根據物理概念和規律選擇合適的方法。常見的方法包括:隔離法、整體法、圖象法、微元法等。
4. 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高考物理大題中往往存在一些隱含條件,需要充分挖掘。通過審題,理解題目中的含義,可以找到一些隱含條件,為解題提供幫助。
5. 規范答題:在解答高考物理大題時,需要按照規范進行書寫,包括正確的物理公式、定理的使用,單位換算等細節問題。
6. 適當使用常用結論:對于一些特殊情況,可以記住一些常用的結論,以加快解題速度,提高準確性。
通過以上技巧的綜合運用,可以更好地解答高考物理大題。同時,平時多做練習,積累經驗,也是提高解題能力的重要途徑。
高考物理大題解題技巧
【解題技巧】
2. 建立物理情景,分析物理過程。對于文字描述的題目,要能正確的畫出物理情景示意圖,有助于分析物理過程。
3. 選擇恰當的規律解題。對于同一類問題,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掌握基本方法即可觸類旁通。
【例題】
質量為m的物體,在距地面h高處以g/3的加速度由靜止豎直下落到地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物體的重力勢能減少mgh/3
B. 物體的動能增加mgh/3
C. 物體的機械能減少mgh/3
D. 重力做功mgh
【解析】
物體由靜止豎直下落,說明物體只受重力作用,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a = \frac{mg - F}{m}$,其中$F$為阻力;重力做功$W_{G} = mgh$;阻力做功$W_{f} = - \frac{mg}{3}h$;物體下落過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機械能守恒;根據動能定理可得:$W_{G} + W_{f} = \frac{1}{3}m{gh}^{2}$;故A正確,BCD錯誤。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