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017理綜物理包括以下內容:
力學部分:
1. 運動的描述(參考系、質點、時間、時刻、位置、位移)
2.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位移公式、速度公式、速度與位移的關系
3. 相互作用與牛頓運動定律
4. 動量定理
5. 萬有引力與航天
電學部分:
1. 電場力的性質(電場強度、電勢能)
2. 電容器的性質
3.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
4. 電荷在磁場中的受力及運動規律
5. 磁場感應強度、洛倫茲力、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
光學部分:
1. 光的折射定律及折射率
2. 光的干涉和衍射
3. 光的電磁說及光的偏振
熱學部分:
1. 分子動理論
2. 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
以上是高考物理的大致內容,但具體考點可能會根據每年的考綱有所變化。建議查看相關年份的高考物理考綱,以了解具體考試內容和題型。
題目:
| 計數點 | A | B | C | D | E | F | G |
| --- | --- | --- | --- | --- | --- | --- | --- |
| 距離/cm | 5.00 | 7.00 | 8.50 | 10.00 | 11.00 | 13.50 | 14.50
已知每兩個相鄰的計數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T = 0.2s,請根據紙帶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1)打點計時器打B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為_________;
(2)小車的加速度為_________;
(3)打下D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為_________;
(4)在測量過程中,由于某種原因導致實驗中存在一定的誤差,若誤差較大,則加速度的測量值將比真實值偏大還是偏小?答:_________。
解答:
(1)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該段時間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則B點的速度為:$v_{B} = \frac{s_{AC}}{t_{AC}} = \frac{8.5 - 5}{2 \times 0.2} = 2.75m/s$。
(2)根據逐差法有:$s_{CD} - s_{AB} = aT^{2}$,解得:$a = \frac{s_{CD} - s_{AB}}{T^{2}} = \frac{10 - 7}{{(0.2)}^{2}} = 12.5m/s^{2}$。
(3)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該段時間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則D點的速度為:$v_{D} = \frac{s_{DE}}{t_{DE}} = \frac{11 - 8}{2 \times 0.2} = 2.75m/s$。
(4)由于實驗中存在一定的誤差,導致實驗中測量出的加速度的值比真實值偏小。這是因為誤差導致相鄰兩個計數點之間的時間間隔大于實際時間間隔,因此實際加速度比計算出的加速度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