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通往知名大學的捷徑,獨立招生已被許多家長和考生所熟知并有利可圖。通過自身優勢選擇獲得不同的獎項,然后以每個獎項為墊腳石,通過高等院校自主招生的初審和復試,進而獲得降分錄取資格,從而為高考提供更多的容錯能力。
今天,我們將對五大科學競賽的獲獎要求進行全面介紹,這些競賽被公認為各高校獨立招生的高含金量。
各大學對競賽獎項獨立招生的要求
五大學術競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 2018 年自主招生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信息學五大學術奧林匹克競賽的競爭優勢仍然很強。參加學科競賽對你的日常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五大賽事分為省級聯賽和全國總決賽,在省級聯賽中獲獎的中學生很有可能被打入重點大學,在全國總決賽中獲獎的中學生甚至可能被提前送到清華大學、北大等知名重點大學。
以下是各高校對2018年五大科學競賽獎項的要求總結,供考生參考,根據所獲得的獎項合理申請相應高校非常重要,具體以2019年3月的大學宣傳冊為準。
根據大學招生手冊,各級獎項如下:
1. 國家獎項
國家級獎項(即全國總決賽的獲勝者)屬于五屆高校理科奧林匹克競賽的最高級別獎項,大多數獲勝者在賽事總決賽中簽約。雖然清華大學沒有明確說明獎項的級別,但結合往年的實際情況,清華大學和北大的招生條件基本相似。此外,還有一些學校,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要求比賽也是國家獎項。
2. 省級一等獎
省級獎項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可供選擇的學校眾多,值得注意的是,這類高校對考生的綜合成績也有非常高的要求。
3. 省級獎項 2 個
這
獲得雙省級獎項的學校是廈門大學和天津大學。
4. 省級二等獎
需要省二等獎的學校包括習安交通大學。對于第二省綜合成績優異的考生,也可以沖刺到省內第一高等。有些考生通常綜合成績優秀,但已經獲得省級二等獎,可能很難申請清北+華東五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但其他要求省一的高等院校如:同濟、北京理工大學、上財、哈爾濱工業大學、 中山大學和其他高校可以嘗試注冊。
5. 兩個省份三個獎項
兩省認可的高校包括電子科技大學、蘭州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
6. 省級三等獎
對于獲得三個省級獎項的同學們來說,提醒一下武漢大學和東北大學是很重要的。雖然兩校在宣傳冊中沒有說明各自的招生條件,但根據2018年的申請情況,武漢大學仍有少量省三綜合成績優秀的考生入選,東北大學也招收了部分省三考生。
取得省二但綜合成績非常好的考生可以沖刺到要求省二的高等院校。如:山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
簡要描述主題比賽
五大學科競賽是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信息學五大學科。
不同科目的比賽時間和賽制略有不同,名稱也不統一。例如,數學一直被稱為數學聯盟,物理被稱為物理競賽。
1. 數學競賽
1956年以來,在華羅庚、蘇步青等老一輩數學家的倡導下,舉辦了由北京、天津、上海、廣東、四川、遼寧、安徽三地聯合舉辦的高中數學聯賽。1979 年,中國大陸 29 個省、市、自治區舉辦了中學數學競賽。
聯賽分為初賽和半決賽(即第一輪和第二輪),全國約300名在本次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有資格參加由中國數學會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CMO)暨全國中學生數學冬令營”。
這
冬令營邀請各省、市、自治區的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優勝者參加,分配原則為各省、市至少一人,然后設置分數線評選出最佳。
為了嚴格規范,中國數學會將一等獎學生人數限制在 1700 人左右,并將他們劃分為省、市和自治區。各省、市、自治區應在提交一等獎候選人名單的同時提交試卷,最后由中國數學會審核其試卷后確定獲獎者名單。
數學競賽日程:省級初賽(省份而異)、全國聯賽---賽(9月第二個周末)、---省隊選拔賽---全國賽(12月-1月---賽)、國家隊選拔賽(3月)、---國際賽(7月)。
2. 物理競賽
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始于 1984 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物理學會主辦的群眾性課外學科競賽。
全國高中物理競賽是全國性的中學生物理競賽,是由中國物理學會在中國科協領導下主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愿參加的群眾性課外學科競賽。
比賽分為初賽(筆試)、半決賽(筆試、實驗)和決賽(筆試、實驗)。
初賽:全國賽委會將統一命題,采取筆試形式,在校所有中學生均可報名參加。初賽成績優異的學生由地、市、縣推薦參加復賽。
半決賽:包括理論和實驗。理論部分由全國賽委統一,滿分160分;實驗部分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競賽委員會提出,滿分40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競賽委員會根據半決賽理論和實驗的總成績,推薦成績優異的學生參加決賽。
決賽:由國家競賽委員會提名和頒獎。決賽將產生大約 50 名一等獎、150 名二等獎和 200 名三等獎。此外,還有個人特別獎貝語網校,如最佳總分獎、最佳理論成績獎、最佳實驗成績獎、女學生最佳表現獎等。
物理競賽賽程:省級初賽(9月初)、---全國半決賽(9月下旬---省隊選拔賽---全國總決賽(10月底11月初)、---國家隊選拔賽(1月)、---國際賽(7月)。
3. 化學競賽
自1984年以來,中國化學會每年都組織全國高中生化學競賽。化學競賽由中國科協監督,中國化學會主辦,并委托有關省、市、自治區化學會或化學工程學會和有關學校進行。
這
參加全國高中生化學競賽初賽的選手均為普通高中生。在明年的國際比賽前未滿 20 周歲。決賽入圍者人數為各省、市、自治區各 5 名。在
全國高中生化學競賽(省賽區)中獲得一等獎的學生不超過 1% 將被錄取進入國家集訓隊。
化學競賽賽程安排:省級初賽---全國初賽(8月底或9月上旬)、---省級選拔賽---全國總決賽(11月底、12月初)——國家隊選拔——國際
4. 生物競賽
全國中學生生物奧林匹克聯盟由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植物學會聯合主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愿參加,在中國科協、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領導和支持下。
理論考試是高中最重要的科學競賽之一,以高中生物為基礎并有一定的擴展性,擴展的部分可以指高等院校的普通生物學內容。
試題難度比高考大,考全國賽題目容易。理論測試分數和實驗測試分數按75%和25%分配。
理論題
1. 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生物信息學 25%。
2. 動植物組織器官的解剖學、生理學、結構和功能 30%。
3. 動物行為、生態學 20%。
4. 遺傳學和進化生物學,生物系統學 25%。
實驗所檢查
2010年以來,全國生物聯盟取消了省級分會組織的實驗考試,改為在理論考試中設計了一定比例的實驗筆答。
全國中學生生物奧林匹克聯盟由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植物學會聯合主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愿參加,在中國科協、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領導和支持下。
理論考試是高中最重要的科學競賽之一,以高中生物為基礎并有一定的擴展性,擴展的部分可以指高等院校的普通生物學內容。
聯賽試題的難度比高考大,考全國賽的題也很容易。聯賽理論考試成績和實驗考試成績分別按照 75% 和 25% 進行分配。
理論題
1. 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生物信息學 25%。
2. 動植物組織器官的解剖學、生理學、結構和功能 30%。
3. 動物行為、生態學 20%。
4. 遺傳學和進化生物學,生物系統學 25%。
實驗所檢查
2010年以來,全國生物聯盟取消了省級分會組織的實驗考試,改為在理論考試中設計了一定比例的實驗筆答。
生物比賽日程安排:省級初賽(3月-4月)----全國聯賽(5月第二個周末)----省隊選拔賽(6月,部分省份直接拿8強)、---全國賽(8月中下旬)-國家隊選拔賽(2月-3月)、----國際賽(7月)
)。
5. 信息學競賽
1984 年 2 月 16 日,鄧小平在參觀上海展覽館時,摸了摸正在用蘋果電腦演示基本小程序的 13 歲學生李進的頭,說了一句話:“電腦的普及應該從玩偶做起”!
一位偉人的話語標志著一個時代的開始,當時中國科協和教育部聯合舉辦了首屆全國青少年計算機編程競賽。
為了與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保持一致,1988 年,全國青少年計算機程序競賽更名為“全國青少年信息學(計算機)奧林匹克競賽”
聯賽分為初中和高中(普通和高級)兩個年齡組。每組比賽分為兩輪:第一輪測試和第二輪。
初試為筆試,側重于學生的基本計算機知識和編程能力,測試知識的廣度。
編程描述符語言是 Basic(2005 年部分淘汰)、C(2022 年部分淘汰)或 C++ 或(2022 年完全淘汰)。
各省市初試前15%的學生將進入復賽,其成績將不計入復賽成績。
初賽將于 10 月的第二個或第三個星期六或星期日下午 2:30 至 4:30 或下午 1:30 至下午 3:30 舉行。
復試以機考形式進行,重點考察學生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數學抽象能力、控制編程語言的能力、編程技能、想象力和創造力等。
編程語言可以是 Basic(2005 年后廢除)、(2022 年廢止)、C(2022 年部分廢除)或 C++。
這
半決賽普及組的持續時間為 3.5 小時。它只試過一次,在當年 11 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舉行。
為了加強比賽結果的可信度,自 2011 年起,半決賽改進組由一次測試改為兩次測試高中物理聯賽試題,為期兩天。每日競賽的題數由 4 題改為 3 題。
家長和學生需要注意:
省級和國家級考試的時間安排,國家級考試的舉行時間早于省級考試;
所以這意味著,想要參加國考,必須在上一年或者之前一年參加省考;
這意味著,以信息競賽為目標的同學要注意,必須提前做好準備,一般來說,他們高一、二年級就得參加省考,否則就沒有機會參加全國競賽了。
各學科比賽特點分析
數學競賽
可以說,這是五大賽事中最難的之一。能拿到數學一等獎的同學,幾乎都是從初中開始就參加比賽學習的,即使天賦很高,想要在數學上取得成績也不容易。
相應地,它也是獨立招生中最受認可的。
物理競賽
思考和知識的難度不小。但是,與數學相比,對思維能力的要求略低。很多人高中一年級后才開始接觸比賽,最后拿下了省級一等獎和二等獎。
就算是根本沒接觸過比賽的同學,憑借對高中物理知識的超強理解,也能拿到第三名,而且比賽沒有數學那么激烈。然而,高校獨立招生的認可度不亞于數學。
化學競賽
對思維的要求略低于物理學,但對知識記憶能力的要求明顯強于物理學。一般來說,在學習過程中,你必須學習大量的大學化學內容。
對記憶力和分析能力要求很高。和物理學類似,如果你在初中沒有比賽的經驗,你仍然可以獲獎。競爭相對較弱。
生物競賽
與化學比賽類似,有很多大學內容需要學習。因為學習的人少,所以競爭相對較少。相比于近三年國聯通知中對試卷頁碼的描述,這種變化正在悄然進行。2016 年,通知說是 8-10 頁,實際試卷是 10 頁。2017 年的通知說 9-12 頁,實際試卷是 10 頁。在 2018 年的通知中,沒有直接提及范圍,通知為 12 頁,這是允許的最大頁數,這顯然是要增加“紀實背景命題”的信號,這與 2016 年國賽委一再重申與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相一致的思路完全呼應。2016 年聯賽論文限制在 8-10 頁,最后 10 頁被使用,2018 年聯賽在 2016 年的特點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信息競賽
它要求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和使用實用計算機語言的能力。你需要經常使用電腦,學習算法、數學建模等。學習門檻高,相對競爭不是很激烈。
其實參加比賽是必要的,但在能量的分配上,你必須權衡高考和比賽。
對于那些初中成績優異,并且確信自己能夠在高中保持優異成績的學生,他們可以很早就參與高中比賽。因為這些學生的短期目標應該是鎖定學校的實驗班和培佑班,而長期目標是 211,985 所大學。
參加五大賽事的意義
高中生有必要繼續參加比賽嗎?參加比賽對我的成績和未來的高考有幫助嗎?這是許多高中生與父母糾結的問題。
其實參加比賽是必要的,但必須建立在學習和能力的基礎上。
1. 增強紀律能力
對于那些初中成績優異,并且確信自己能夠在高中保持優異成績的學生,他們可以很早就參與高中比賽。因為這些學生的短期目標應該是鎖定學校的實驗班和培佑班,而長期目標是 211,985 所大學。
2. 護送名校
這
國內大學公認的學科競賽按重要性排序為:數學、物理、化學、信息學和生物學。這些主要學科都有全國性的比賽,獲得全國一等獎的學生將有資格被送到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決賽中,學生拿到成績后可以直接與大學簽約,不需要參加高考。
3. 獲得名校獨立招生減分
隨著高考招生改革,比賽成績不再在高考中加分,而是成為自主招生的墊腳石。在同等成績的情況下,明明有特長的學生必然會受到高校的青睞高中物理聯賽試題,所以很多 985 高校獨立招生的前提就是競賽獎。
如果目標是自主招收學生,學習的重點還是應該放在所有科目的學習上,因為畢竟高考的成績是最關鍵的因素。然后對具有特殊優勢的科目進行專題培訓,這與高考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