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綜物理部分包括力、熱、電、光、原子物理五個部分,具體包括質(zhì)點運動學、相互作用與牛頓運動定律、功和能、動量守恒定律、振動和波、分子動理論、氣體、熱力學定律與統(tǒng)計物理、靜電場、導體和電容器、磁場與磁感應、電磁感應與電磁波、光學、碰撞和反沖、原子結(jié)構(gòu)、原子核及其衰變等。
高考物理主要考查對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應用這些概念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來說,高考物理主要涉及力學、電學、光學和原子物理學等部分,其中力學通常占分約25%,電學占約30%。
此外,高考理綜試題的物理部分通常有若干個問題,每個問題之間相互獨立,題型包括選擇題和綜合題,其中選擇題約占60分,綜合題占90分左右。綜合題通常會圍繞一個具體的物理問題情境展開,涉及多個知識點,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因此,在備考過程中,考生需要加強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并提高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題目:
【例題】(高考模擬題)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以初速度v0從地面豎直上拋。忽略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
1. 求物體達到最高點時所需的時間。
2. 求物體從拋出到落回地面過程中的機械能變化量。
3. 假設(shè)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受到一恒定外力作用,且該力與運動方向相同,求物體從拋出到落回地面過程中動能的變化量。
【解析】
1. 物體達到最高點時所需的時間為:
t = 0 + v0g = v0g
2. 物體從拋出到落回地面過程中,機械能守恒。因此,物體在上升和下降過程中機械能的變化量相等。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有:
mgh + 0 = (mg + F)h'
其中,h為物體上升的高度,h'為物體落回地面時的位移。解得:
F = -2mg
因此,物體從拋出到落回地面過程中的機械能變化量為:
ΔE = -mgh = -2mgh
3. 假設(shè)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受到一恒定外力作用,且該力與運動方向相同,則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為:F' = F = -2mg
物體從拋出到落回地面過程中,根據(jù)動能定理,有:
ΔEk = F'x = -2mgx
其中,x為物體在運動過程中通過的路程。解得:
ΔEk = -2mv02
因此,物體從拋出到落回地面過程中動能的變化量為:-2mv02。
【答案】
(1)t = v0g;
(2)ΔE = -2mgh;
(3)ΔEk = -2mv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