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國卷2高考物理包括以下內容:
1. 考綱的考查內容:主要包括運動的描述、相互作用、力與物體的平衡、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曲線運動、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及應用、電場強度和電勢的概念,以及電路分析和平安用電器等知識。
2. 實驗內容:主要涉及力學和電學共8個實驗,包括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研究平拋物體運動、研究彈簧彈力與伸長的關系、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用描跡法畫出電場中等勢線、描繪小電珠的伏安特性曲線和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等。
3. 選修內容:考生可從選修2-2(包括選修模塊:選修模塊為熱力學定律,分子動理論固體液體和氣體)和選修3-5(包括選修模塊:碰撞中的動量守恒能量損失和原子結構)中選擇一個模塊作答。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具體內容請參考官方發布的文件和通知。
題目:
質量為5kg的物體在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恒力F=20N的作用,從靜止開始運動,已知物體與水平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求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的最大速度和經過5s后的速度。
解析:
1. 運動學公式:物體在水平方向受到恒力F和摩擦力f的作用,這兩個力的合力提供物體運動的加速度。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加速度為:
a = (F - f) / m = (20 - 0.2 × 5 × 10) / 5 = 4m/s2
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的最大速度為:
vmax = at = 4 × 5 = 20m/s
經過5s后的速度為:
v = at' = 4 × 5 = 20m/s
2. 能量守恒定律: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會產生一定的熱量損失。根據能量守恒定律,物體在摩擦力做功的過程中損失的能量等于摩擦力乘以物體的路程。在本題中,物體的路程等于物體的位移,即物體從靜止開始運動到最大速度的過程。摩擦力為:
f = μmg = 0.2 × 5 × 10 = 10N
損失的能量為:
Q = fs = 10 × (vmax)2 / 2g = 10 × (202) / (2 × 10) = 400J
3. 題目答案: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的最大速度為20m/s,經過5s后的速度也為20m/s。
注意:這個題目只是一個例子,實際上高考物理題可能會更復雜,涉及到更多的物理概念和公式。但是這個例子可以幫助你理解高考物理題的一般形式和解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