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武漢市教育局
武漢市 2023 年新中考安排公布
“2023 武漢市初中畢業生學術水平考試項目”。
仔細看完方案,今年的中考和2022年差別很大,主要是以下七個變化!
2023年武漢新中考七大變化值得關注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中考在優化評分科目和考試內容、考試方法和分數、考核評價等方面主要有七大變化。
01
考試時間已從兩天增加到兩天半
該計劃明確,高中入學考試將于 6 月 20 日至 22 日舉行,為期兩天半,比去年多了半天。
武漢市2023年新中考具體賽程
02
將有 15 個科目(2 個新科目)需要審查
規劃指出,今年武漢市高中高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德法治、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音樂、藝術、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共15門科目。
這
綜合實踐活動(研究式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的學習,統一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有關內容。
相較于 2022 年,生命安全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今年新增的考試科目,兩門科目將合并,以機考形式實施。
03
總分從 550 分增加到 680 分
根據計劃,今年中考總分680分,比2022年總分550分提高了130分。增加的分數主要來自道德和法治、歷史、體育和健康以及物理、化學和生物實驗。
與去年的中考相比,語文、數學、外語(包括聽力和口語考試)和物理和化學(組合試卷)的成績保持在 120 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一屆中考在道德與法治歷史綜合試卷中將有滿分 120 分,與去年的 40 分相比,總分提高了 80 分。體育與健康滿分 50 分,加 20 分。物理、化學和生物實驗的最高分數為 30 分。
04
道德和法治已經從開卷的 40 分考試變成了閉卷的歷史考試
根據計劃,道德和法治歷史將采用紙筆閉卷筆試,每門成績 60 分,滿分 120 分。去年,道德和法治在一次開卷考試中獲得了 40 分。
據悉,今年這門科目發生變化的原因主要是根據學生和家長在歷次考試中的反饋,比如實行開卷考試流程,很多學生讓家長抄筆記作為材料,學生帶入考場的材料很難統一, 開卷考試并沒有減輕學生考試的負擔。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對接新高考。
05
體育與健康提高到 50 分
根據計劃,今年高中高考的體育體能考試將從30分提高到50分,其中平時考核15分,現場考核35分。
此前,有網友反映,在武漢市留言板上,市民留言希望取消2023年體育高中入學考試。武漢市教育局14日回復:目前,關于2023年體育高中入學考試的政策尚未出臺,我局已組織相關人員多次召開會議討論,初步考慮今年初中體育高中入學考試不會舉行集中現場考試, 而具體措施正在緊鑼密鼓地研究中,最新政策將適時公布。
家長應及時關注最新發布的政策。
06
物理化學實驗室操作測試成為評分項目,得分為 30 分
方案明確,物理、化學和生物實驗室操作測試以機考形式實施,總分30分。同時,這個成績也將首次納入中考總分,考試將安排在9年級第二學期的3月和4月。
這一變化也表明,今年的高考非常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動手能力,打算把平時考核、理論考試和實際操作結合起來。考試迫在眉睫,建議家長注意針對這方面能力較弱的孩子進行針對性的改善。
07
科目考試不再集中在初三,部分考試是高級的
根據計劃,“生物和地理在八年級的下學期組織考試;體育與健康現場考試、物理、化學和生物實驗室操作考試安排在 9 年級第二學期的 3 月和 4 月;音樂、藝術、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教育)考試安排在九年級第二學期的 3 月和 4 月,由各區教育局組織實施。“
考慮所有因素
2023年中考有很多“新調整”
科目數量增加,考試方式也發生了變化
這對一些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
因此,需要及時調整學習計劃
帶著準備和信心上路
與此同時,變化也是一個機會
家長也可以遵循新的高中入學考試計劃
調整教育的開展方式
幫助孩子適應變化
以自信穩重的態度積極備考
戰斗并獲勝
2023 新高中入學考試
武漢市 2023 年新高中入學考試計劃全文
單擊 Swipe 以查看
1.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政策和國家、省、市關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精神,發展素質教育。鞏固完善“雙減”工作成果,不斷更新育人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改革、考試報名制、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切實減輕學生超負荷作業負擔,提高學生整體素質。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嚴格規范管理,努力科學體現學術水平考試的信效度。
2. 學術能力測試的性質和原則
初中學術水平測試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最終水平測試,其目的是全面準確地反映初中畢業生的學科學習水平。考試成績不僅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主要依據,也是高中階段入學的重要依據之一。初中畢業生學術能力測試遵循以下原則:
有利于推動素質教育在學校全面實施,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實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
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積極生動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有利于
促進教育公平,為合理分流初中畢業生和為高中提供優秀學生創造條件;
有利于深化課程改革,推動基礎教育課程結構、內容、教與學方法的進一步變革。
3. 學術能力測試科目
我市初中畢業生學術水平考試的科目有: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音樂、藝術、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共15個科目。
綜合實踐活動(研究型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的學習情況,統一記錄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有關內容中。
四、學術水平測試方法及分數
中文、數學和外語采用紙筆閉卷考試,每門成績為 120 分。數學考試的考生不允許攜帶計算器,外語考試包括聽力考試。
倫理學和法治、歷史、物理和化學分別是紙筆閉卷筆試。地理和生物是相結合的,以計算機為基礎。每門科目的面分為:物理 70 分,倫理與法治和歷史各 60 分,化學、生物和地理 50 分。
物理、化學和生物實驗室操作測試以機考形式進行,總分 30 分。
體育健康實行普通考核和現場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通常考核15分,現場考核35分,總分50分。
音樂和藝術考試以紙筆測試、實踐測試和定期評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總分均為 100 分。
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教育)是紙筆測試、技能測試和普通考核相結合,紙筆測試和技能測試統一在計算機上進行,總分 100 分。
生命安全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以機考形式實施,各50分,總分100分。
5. 學術能力測試的時間
2023 年初中畢業生學術水平考試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日期
時間
科目
6月20日
上午
9:00-11:30
語言
下午
14:30-16:30
數學
六月 21
上午
9:00-11:00
物理、化學
下午
14:30-16:30
外語
6月22日
上午
9:00-11:00
道德與法治、歷史
生物和地理已在八年級的第二學期進行了考試。體育與健康現場考試、物理、化學和生物實驗室操作考試安排在九年級第二學期的 3 月和 4 月(計劃將另行發布)。音樂、藝術、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教育)考試安排在九年級第二學期的 3 月和 4 月,由各區教育局組織實施。
6. 學術能力測試成績的呈現和使用。
滿分為中文120分、數學120分、外語120分、物理與化學(合題)120分、倫理與法治、歷史(合題)120分、體育與健康50分、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操作30分武漢初中物理試卷,總分680分。以上科目的學術能力測試成績以分數的形式呈現,論文的原始成績計入招生和錄取總分,具體辦法可查閱市教育局關于2023年高中招生的有關意見。
其他科目的考試成績分為A、B、C、D四個等級,成績為80分以上、79-70分、69-60分、59分以下,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中階段入學和錄取的依據。申請普通高中的學生只能以成績的形式獲得最低成績 (D)。只有綜合素質各項考核
均達到C級或以上,且各科均通過學術水平測試的畢業生武漢初中物理試卷,方可頒發初中畢業證書。學業水平測試未通過的學生,可按科目類別,于7月10日前報考區教育局組織的補考。
7. 這
學術能力測試命題的基礎和要求
1. 根據課程的標準主張。學業能力測評的命題應堅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方向,倡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理念,充分體現學生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應達到的水平。試題應加強與社會現實和學生生活的聯系,注重測試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
2. 科學設置試卷的難度。按照“兩試合一”和“兼顧畢業和繼續教育”的功能定位,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在學術水平考試中應盡量控制試卷的長度,合理設置試卷題目的結構。試題要簡單明了,題數適中,控制試題難度,減少試題背誦,增加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確保標準命題與教考銜接。不允許超越標準命題,隨意擴大或縮小考試內容的范圍,杜絕離題、怪題。
3. 堅持命題、考試、評分制度。加強試題政治性審查網校頭條,切實加強各學科特別是語言、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等學科試題政治性審查,確保考試題目朝著正確的政治方向發展。命題人員、問題審閱人和閱卷人員是從命題人員數據庫、問題審閱人員數據庫和閱卷人員數據庫中隨機選擇的。加強對命題人員的培訓,嚴格執行工作紀律,簽訂保密責任書,明確命題工作職責。嚴禁投案人員參與考試輔導資料的編寫和校外培訓活動。
4. 規范學術水平考試管理。在市教育局的領導下,題詞、論文制作、小組考試、閱卷等工作由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市招生考試處、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體育藝術教育廳、市教育發展保障中心承擔。我們將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嚴格規范程序,完善條件和保障,加強安全和保密工作,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學術能力測試的所有科目都在網上評分,以確保評分的質量和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