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高考物理科目涵蓋了力學、電學、光學、熱學等知識,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力學: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動量和角動量定理,能量守恒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等。
電學:歐姆定律的應用,電阻的串聯和并聯,電容和電感,交流電,電磁波等。
光學:光的折射和反射,干涉和衍射,偏振光的應用等。
熱學: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氣體性質和氣體實驗定律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區和高考試卷的難度不同,具體內容還需參考當年的高考大綱和試卷。
題目:一個質量為5kg的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個大小為20N的水平外力作用,沿著與水平方向成30度角的方向運動了10m。求物體與地面間的摩擦因數。
分析:首先根據題意畫出物體的受力圖,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再根據摩擦力公式求解摩擦因數。
解:物體受到的外力為F = 20N,沿水平方向的分力為F1 = Fcos30度 = 17.3N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f = uF1 = 17.3uN
由運動學公式可得:$v^{2} = 2ax$
又由牛頓第三定律可得:$F_{合} = ma$
其中:$F_{合} = f$
聯立以上各式可得:$u = \frac{F_{合}}{F \times \cos 30^{\circ} \times g} = \frac{17.3}{5 \times \sqrt{3} \times 10 \times \frac{\sqrt{3}}{2}} = 0.2$
因此,物體與地面間的摩擦因數為0.2。
這個例題涉及到牛頓第二定律、運動學公式和摩擦力公式等物理知識,可以幫助考生在解答有關摩擦力的問題時過濾掉一些不相關的信息,提高解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