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考經典例題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例子:
1. 豎直上拋運動例題:一個物體以某一初速度豎直上拋,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已知物體的質量為m,阻力大小恒為f,求:
(1)從拋出點到最高點的過程中物體的動量變化量的大小和方向;
(2)從拋出點到返回原處(包括上升和下落過程)的過程中物體的動量變化量的大小和方向。
2. 動量守恒定律例題:一個質量為m的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v運動,與一個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質量為3m的小球發生正碰,碰撞過程中動能損失最大。求碰后兩球的速度。
3. 電磁感應例題:一個矩形線框在勻強磁場中運動,已知線框中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最大值為E,運動方向與磁感線垂直,已知線框的邊長為L,求:
(1)感應電動勢的最大值E與磁感應強度B的關系;
(2)線框的運動速度v與磁感強度B的關系。
以上只是物理高考經典例題的例子,實際上高考物理試題的形式和難度多種多樣,考生需要全面掌握各種題型和解題方法。
【例題】一個物體從某一高度做自由落體運動,已知它前一半時間的位移為1.2m,求:
1. 物體開始下落時離地面的高度;
2. 物體在整個下落過程中的平均速度。
【分析】
1. 根據自由落體運動規律,已知物體在前一半時間的位移,可以求出整個運動過程中的位移,從而求出物體開始下落時離地面的高度。
2.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時間,因此可以先求出整個下落過程所需時間,再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
1. 設整個下落過程所需時間為2t,則有:
x = (1/2)gt2 + 1.2m
x/2 = (1/2)g(2t)2
解得t = √(6/5)s
所以h = (1/2)gt2 = 7.2m
即物體開始下落時離地面的高度為7.2m。
2. 整個下落過程的平均速度v = x/t = 4.8m/s。
這道例題主要考察了自由落體運動的基本規律,包括位移、速度、時間等概念和公式。通過分析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可以找到合適的公式進行求解。在解答過程中需要注意單位的換算和計算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