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3-3考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 氣體:這部分主要考察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等溫變化、等容變化、壓強與分子熱運動的關系等。
2. 熱力學定律:這部分內容是3-3的核心,包括改變內能的方式、熱傳遞、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表述及熵增加原理。
3. 真空中的靜電場:主要包括電場強度和電勢。電場強度是重點,多個電場疊加時,往往也是考試的重點。
4. 導體和電容器:導體靜電平衡的條件及應用,電容器的儲能及其應用是主要考點。
5. 磁場:磁場和磁感應強度是重點。對磁場進行分解是解題的關鍵。
6. 電磁感應:電磁感應現象及其基本規律是重點考點,特別是楞次定律。
7. 交變電流:這部分內容需要理解并掌握交變電流的瞬時值、最大值、有效值等概念。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建議查閱近年高考物理真題以獲取更精準的信息。
考點:浸潤和不浸潤
例題:
小明家里的玻璃杯里盛有清水,他想讓清水變成果凍狀,于是他向水中加了一些果凍粉,然后將玻璃杯放入冰箱冷凍室。一段時間后,小明從冰箱中取出玻璃杯,發現清水變成了果凍狀。這是為什么呢?小明覺得這與液體的表面張力有關,于是他決定通過實驗來驗證這一點。
首先,小明將果凍粉的濃度調至最適合制作果凍的濃度。接著,他準備了一杯清水和一個滴管。他用滴管吸取一定量的果凍粉溶液,然后在清水的表面輕輕地滴幾滴果凍粉溶液。這時,他發現果凍粉溶液慢慢地在清水的表面鋪開,形成了一層薄薄的膜。
接著,小明將一個玻璃杯放在清水表面的一側,玻璃杯的另一側與水面相接觸。這時,他發現清水與玻璃杯之間形成了一個清晰的分界線,果凍狀物質只附著在玻璃杯的側壁上,而沒有進入玻璃杯中。這說明果凍狀物質只在接觸玻璃杯的側壁部分形成了一層薄薄的膜,而沒有進入玻璃杯中。
答案:果凍狀物質在清水的表面鋪開時,由于表面張力的作用,果凍狀物質只附著在接觸玻璃杯的側壁部分形成了一層薄薄的膜。
解析:浸潤和不浸潤是液體表面張力作用的結果。當液體與固體接觸時,由于表面張力的作用,液體表面分子間距離較小,分子間的引力大于斥力,表現為引力,使液體與固體間形成清晰的分界線。而當液體與另一種固體接觸時,如果該固體的分子對液體內部分子的吸引力大于液體分子間的吸引力時,液體就會在固體表面形成不浸潤現象。因此,浸潤和不浸潤現象與液體表面的張力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