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答題套路有以下幾點:
1. 仔細審題,抓住關鍵,題目改動,看清題目的要求,注意解題步驟。
2. 明確題目的過程和公式,對題目涉及的物理對象和物理過程進行分析,識別其中的關鍵狀態,識別過程中的狀態參量。
3. 畫好關系圖,找出狀態參量。
4. 針對題目特點,選擇適當的方法,靈活地運用動能定理和功能原理進行解答。
5. 做好受力分析,確定好正方向,選取矢量分析的列式方法。
6. 明確題目中的不變量,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
7. 做好總結和反思,不斷提高答題的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答題套路只是提供一種答題的思路和方法,具體的解題過程還需要根據題目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例題:
某物體從高處自由下落,已知它在落地前的最后1秒內下落了25米,求物體開始下落的高度。
答題套路:
1. 確定研究對象和運動過程。
本題研究對象為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
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受到重力作用,做自由落體運動。
2. 根據題目描述,建立物理模型。
根據題目描述,可以建立自由落體運動的模型。
物體在最后1秒內的位移可以表示為:h = v0t + 1/2gt2
其中v0為物體在最后1秒前的速度,即初速度。
3. 根據題目要求,選擇合適的物理規律進行求解。
根據題目要求,需要求解物體開始下落的高度。
因此需要求解物體在自由落體過程中的初速度v0。
根據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有:v0 = gt + v?
其中v?為物體在最后1秒末的速度,即末速度。
4. 根據題目描述和物理規律,求解物理量并作答。
根據題目描述和物理規律,可以列出方程:
h = (gt + v?)t + 1/2g(t2 - t12)
其中t1為最后1秒的時間,t為總時間。
解方程可得:t = 5s,v? = 5m/s
所以物體開始下落的高度為:h = 5 × 5 + 1/2 × 10 × 52 = 112.5m
注意:這只是一種可能的答題套路,具體的答題技巧還需要根據具體的題目和考試要求進行調整。同時,還需要注意準確性和完整性,不要遺漏任何必要的步驟和計算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