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常見題型例題參考如下:
1. 選擇題:
題型特點:選擇題由各題干和四個備選項組成,備選項中列出的內容,如概念、原理、裝置、設備、條件、步驟、方法、數據、圖表、圖像等,一般都有相應的物理意義,且表述正確。
例:下列關于超重和失重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體處于超重狀態時,一定有向上的加速度
B. 物體處于失重狀態時,一定有向下的加速度
C. 物體處于完全失重狀態時,必定受到向上的作用力
D. 物體處于完全失重狀態時,一定受到重力作用
2. 實驗題:
題型特點:實驗題一般以力學實驗題為多,主要考查實驗儀器的使用、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和數據處理等。近幾年高考物理實驗試題的命題思路是“方法不變,操作更新”。
例:在“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的實驗中,操作中以下哪些措施是必要的?( )
A. 舍去紙帶開始點模糊的一段
B. 了解所測數據的有效范圍,確定是否超過打點計時器正常工作的電壓范圍和倍率
C. 實驗必須得到更多的計數點
D. 實驗必須保證木板傾斜使小車能勻加速下滑進行打點計時實驗
以上只是高考物理部分題型,具體題目還需要根據考試內容和難度進行適當調整。
【題型】:多過程問題
【例題】:一個物體從靜止開始自由下落,落到地面后經過5s停止。求:
(1)該物體下落過程中的平均速度;
(2)該物體下落的高度;
(3)該物體最后1s內的位移。
【分析】:
(1)由平均速度的定義式可得:$\overset{―}{v} = \frac{x}{t} = \frac{h}{t_{總}} = \frac{1}{2}gt^{2}$
(2)由$h = \frac{1}{2}gt^{2}$可得下落高度為:$h = \frac{1}{2}gt^{2} = \frac{1}{2} \times 10 \times 5^{2}m = 125m$
(3)設最后$1s$內的位移為$x$,則有:$x = h - h_{前4s} = \frac{1}{2}gt^{2} - \frac{1}{2}g(t - 1)^{2}$
【答案】:
(1)$\frac{1}{2}gt^{2}$;
(2)$125m$;
(3)$\frac{5}{2}m$。
【總結】:本題考查了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應用,屬于基礎題。解題時要注意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含義,注意公式的適用條件。
希望以上例題能夠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