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包括以下內(nèi)容:
力學部分:
1. 運動的描述(參考系、質(zhì)點、時間、時刻、位置、位移)
2. 勻變速直線運動
3. 相互作用與重力
4. 牛頓運動定律
5. 曲線運動
6. 萬有引力
7. 動量
8. 機械能守恒定律
電學部分:
1. 電場
2. 恒定電流
3. 磁場
4. 電磁感應(yīng)
5. 交變電流
光學部分:光的折射、反射和衍射。
熱學部分:分子動理論、熱力學定律等。
近代物理部分:相對論、量子物理等。
高考物理的題型包括選擇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其中選擇題占比較大,一般為8個,每題3分,共24分;實驗題通常有2個小題,分別考察實驗原理、實驗操作、數(shù)據(jù)處理等;計算題一般為2~3個,難度較大,主要考察學生的物理分析和計算能力。
以上內(nèi)容僅供參考,建議查閱高考物理歷年真題了解更多信息。
題目:一質(zhì)量為 m 的小車放在水平地面上,小車上的質(zhì)量為 M 的木塊被一根輕質(zhì)彈簧連接,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用一水平恒力 F 拉彈簧,使木塊從靜止開始運動,當木塊的速度達到 v 時撤去拉力 F。已知小車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μ,重力加速度為 g。求:
(1)彈簧被拉長時的長度;
(2)木塊在撤去拉力 F 之前,小車受到的摩擦力;
(3)木塊在撤去拉力 F 后,小車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答案:
(1)彈簧被拉長時的長度為:L = (M + m)g/k
(2)木塊在撤去拉力 F 前,小車受到的摩擦力為:f = (M + m)v^2/2a = (M + m)μg
(3)木塊在撤去拉力 F 后,小車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為:f' = (M + m)v^2/2a' = (M + m)μ(g + v/a')
解析:
本題主要考察了牛頓第二定律、動量守恒定律以及動能定理的應(yīng)用。首先我們需要根據(jù)題目描述建立物理模型,然后根據(jù)物理規(guī)律進行求解。
解題步驟:
1. 確定研究對象:本題以整個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包括小車和木塊。
2. 受力分析:根據(jù)題目描述,對系統(tǒng)進行受力分析,包括重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
3. 列運動學方程:根據(jù)題目描述,可以列出小車和木塊的運動學方程,包括速度、加速度等。
4. 列牛頓第二定律方程: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以列出小車和木塊的合力與加速度之間的關(guān)系式。
5. 列動量守恒方程:根據(jù)題目描述,可以列出動量守恒方程,用于求解木塊在撤去拉力 F 后,小車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通過以上步驟,我們可以得到問題的答案和解析。希望這個例題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高考物理的考察內(nèi)容和解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