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關于摩擦力的知識點有以下幾點:
摩擦力是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發生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動趨勢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的力。
靜摩擦力的大小隨外力的變化而變化,當外力增加時,靜摩擦力也隨之增加。但應注意,靜摩擦力有一個限度,就是最大靜摩擦力,它與接觸面間的正壓力及兩物體間摩擦因素有關。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公式為F=μF(N),其中F(N)為正壓力的大小,μ為動摩擦系數。
摩擦力的方向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使物體加速運動,可能使物體的運動方向發生改變。
以上就是初二關于摩擦力的部分知識點,具體的學習還需要結合課本和老師的教學來進行。
例題:在水平地面上有一個物體,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當用F的水平力拉物體時,物體勻速運動,求拉力F的大小。
知識點:摩擦力
分析與求解:
1. 確定研究對象:物體。
2. 物體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可以分析出物體受到重力G、支持力N、拉力F和滑動摩擦力f。
3. 根據受力分析,結合滑動摩擦力的公式f = μN,求出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
4. 由于物體做勻速運動,所以拉力F與滑動摩擦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列出等式:F = f = μN = μ(G - F)
其中,G為物體的重力,F為拉力,μ為動摩擦因數。
答案:根據上述分析,拉力F的大小為F = G/(1 - μ)。
總結:本題主要考查了摩擦力的概念和計算方法,需要理解動摩擦因數μ的概念,它是物體本身的屬性,只與接觸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同時注意受力分析是解決力學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