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典型例題有以下幾個:
1. 水平面上放一物體,用水平力拖動它做勻速直線運動,如果突然將拉力撤去,則物體在摩擦力作用下將做減速運動。這個例題解釋了什么是靜摩擦力,并且說明了靜摩擦力可以發生在相對靜止且接觸的物體之間。
2. 物體A與B疊放在一起,在力F的作用下以一定的速度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若物體A與物體B之間存在摩擦力,則物體B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為零。這個例題說明了滑動摩擦力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在物體運動時,地面對A的靜摩擦力是如何阻礙其運動的。
3. 物體B疊放在物體A上,兩個物體一起在拉力作用下加速運動。如果突然撤去拉力,則B對A的滑動摩擦力將阻礙它們的相對運動,使它們的加速度都減小,直到它們相對靜止。這個例題說明了滑動摩擦力的性質和作用效果。
4. 傳送帶上的物體問題。當物體與傳送帶之間存在滑動摩擦力時,它們的運動狀態會發生改變。這個例題涉及到傳送帶的速度變化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以及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如何確定。
以上這些例題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性質和計算方法。在學習過程中,你可以通過做更多的例題和練習題來加深對摩擦力的理解。
例題:
題目:一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受到水平推力作用,物體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現將物體自A點由靜止釋放,已知物體在A點的速度為$v_{A}$,求物體在B點的速度。
解析:
物體在水平方向受到兩個力作用,水平推力和滑動摩擦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這兩個力的合力產生加速度。物體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受到的合力方向應指向B點,因此物體做減速運動。
已知:$f = 0.5N$,$v_{A} = 2m/s$
求:物體在B點的速度
解: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物體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為:
$F_{合} = f = 0.5N$
根據運動學公式,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產生的加速度為:
$a = \frac{F_{合}}{m} = \frac{0.5}{m}m/s^{2}$
物體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根據運動學公式,有:
$v_{B}^{2} = v_{A}^{2} - 2aL$
其中,L為AB之間的距離。將已知量代入公式,得到:
$v_{B}^{2} = (2)^{2} - 2 \times \frac{0.5}{m} \times L$
解得:$v_{B} = \sqrt{1.5L}$
答案:物體在B點的速度為$\sqrt{1.5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