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二定律是指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且與物體質量的倒數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該定律是由艾薩克·牛頓在1687年提出,表述為“物體的加速度與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與物體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牛頓第二定律在力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力學的基本定律之一。它可以用來計算物體運動的速度和方向,以及物體受力的具體情況,是分析和解決力學問題的主要依據。此外,牛頓第二定律還可以通過實驗進行驗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幫助,具體的您可以咨詢專業人士獲取準確信息。
牛頓第二定律是指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與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其數學表達式為 F=ma。
例題:一個質量為5kg的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個大小為20N的水平外力,求物體的加速度。
解析: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大小與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因此,我們只需要將物體質量、外力代入公式中,即可求得物體的加速度。
解: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a = F/m = 20/5 = 4m/s^2
所以,這個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受到20N的水平外力時,其加速度為4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