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一定律,又稱慣性定律,其兩層含義為:
1. 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
2. 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是由于受到外力的作用。如果在某一外力作用下,物體是作加速運動,說明物體所受合力不為零。
牛頓第一定律給出了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狀態和所遵循的規律,并說明了物體總是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
1. 物體具有慣性。
2. 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
題目:
一個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車,若在右端放上一個物體,小車將會受到什么力的作用?物體將怎樣運動?
分析:
小車原來處于靜止狀態,無外力作用時,小車保持靜止狀態。當在小車的右端放上一個物體時,由于物體與小車之間沒有摩擦力,因此不會產生推動小車的力。但由于物體在水平面上,受到地面的支持力與重力作用,因此物體將向下加速運動。
答案:
小車不會受到外力的作用,因為它在水平面上沒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物體將會在重力作用下加速下落,直到與小車發生碰撞為止。在碰撞瞬間,由于物體與小車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物體將會被推向小車,并將在小車上繼續運動。碰撞后,物體與小車將會一起運動,直到它們受到外力作用為止。
這個例題可以幫助你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第一層含義,即物體具有慣性。在這個例子中,即使沒有外力的作用,小車仍然保持靜止狀態,這反映了物體的慣性。同時,這個例子也展示了牛頓第一定律的第二層含義,即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會保持原來的狀態,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改變這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