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一定律教學重難點包括:
1. 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由于定律內容較抽象,教師應從力和運動的關系入手,運用推理的方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定律,并注意與第二、第三定律的區別。
2. 建立慣性概念。由于慣性是一個抽象的物理概念,建立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應把慣性概念分成幾個方面進行討論。首先從解釋現象出發定義慣性,再通過實驗了解慣性的大小只與質量有關,與其他因素無關。
3. 正確理解物體不受力時的運動狀態。不受力的前提下,物體將處于何種狀態,牛頓第一定律中并未給出明確的實驗參考依據,往往容易使學生產生理解誤區。
因此,理解和建立正確的物理概念,以及掌握正確的觀察和思維方法,是本節課的難點。在教學中應突出“一切物體”和“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是定律的前提條件,避免把重點放在對定律的機械記憶上。
例題:
題目:小車從斜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動并停下來。問:
1. 小車在滑行過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2. 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與小車受到的支持力之間有什么關系?
3. 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與小車運動的速度有什么關系?
教學重點: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基本原理,包括摩擦力、支持力、速度等概念。
教學難點:理解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過程中,摩擦力與支持力之間的關系,以及摩擦力與小車速度之間的關系。
這個例題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基本原理,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過程中的受力情況。通過這個例題,學生們可以更好地掌握牛頓第一定律的相關知識,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