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顯微鏡的使用包括以下步驟:
1. 調節目鏡焦距:目視顯微鏡觀察時,先用低倍鏡找到觀察目標,并確定它的偏振方向。接著縮小光圈并調整目鏡焦距,直到看清楚標本的平面。
2. 找準光源:偏光顯微鏡必須配合光源才能使用。通常使用鹵化鎢燈,將燈開啟之后,光源的光線通過反光鏡進行反射,進入到偏光裝置。
3. 旋轉樣品偏振片:將需要觀察的樣品旋轉,以便確定它的偏振方向。
4. 調整起偏鏡與檢偏鏡:當光源的光線通過樣品后,被檢偏鏡的光軸與標本的偏振方向平行,此時的光線最亮,即發生了“振動方向平行”的偏光。
此外,還需注意觀察時用右手握旋盤,用左手轉動微動手輪,使顯微鏡沿旋盤的軸向作連續轉動。同時用下頜靠近接目鏡處,通過接目鏡觀察視野的變化情況,并相應地轉動微動手輪,直到接目鏡中所看到的偏光顯微鏡視野最亮為止。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使用時請參考相關書籍和教程。
1. 調整偏光顯微鏡并調整偏振光片。
2. 觀察樣品并調整偏振光片,直到樣品顯示出最佳的偏振效果。
1. 將樣品放置在載物臺上,并調整偏光顯微鏡以使光線垂直進入樣品。
2. 旋轉偏振光片,使光線完全進入。
3. 慢慢旋轉樣品,觀察偏振光片的顏色變化。如果偏振光片的顏色變化明顯(例如從藍灰色到黃灰色),則說明樣品具有偏光效應。
4. 如果偏振光片的顏色沒有變化,或者變化不明顯,那么我們可以確定這些樣品不含有云母等具有明顯偏光效應的礦物。
請注意,這只是一個示例,實際使用偏光顯微鏡時可能需要根據樣品的特性進行調整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