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史(光學)
1、1621年,荷蘭數學家斯涅爾發現了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間的規律——折射定律。
2.1801年,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成功觀察到光的干涉現象。
3、1818年,法國科學家菲涅爾和泊松計算并通過實驗觀察到光在圓形平板上的衍射現象——泊松斑。
4、1864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留學之路,并指出光是一種電磁波;1887年赫茲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并指出光是一種電磁波。
5. 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物理學上有三大發現:X射線的發現、電子的發現、放射性的發現。
6、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高中物理 射線,狹義相對論有兩個基本原理: ①相對性原理——在不同的慣性參考系中一切物理定律都是一樣的; ②光速不變原理——不同的慣性參考系中,光速在真空中恒定為c,是常數。
7、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說來解釋物體熱輻射的規律:物質在放出或吸收能量時,這些能量并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都是一個最小的能量單位。這便是能量量子。
8、激光:被譽為20世紀“世紀之光”。
9、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解釋物體熱輻射規律:電磁波的發射和吸收并不是連續的,而是一個接一個的高中物理 射線,將物理學帶入量子世界;受此啟發,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子理論,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定律,為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10、1922年,美國物理學家康普頓在研究石墨中電子對X射線的散射時,證實了光的粒子性——康普頓效應。(這說明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都適用于微觀粒子)。
12、1924年,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大膽預言,物理粒子在一定條件下會表現出波動性。
13、1927年,美國和英國物理學家獲得了電子束在金屬晶體上的衍射圖樣。與光學顯微鏡相比,電子顯微鏡對衍射現象的影響小得多,分辨能力大大提高。質子顯微鏡具有更高的分辨能力。
微信圖片及文字素材來源于網絡或其他公眾號,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