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平面鏡成像的實驗題:
1.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什么?
2. 為什么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
3. 為什么在玻璃板前放一個點燃的蠟燭,在玻璃板后也會看到一個像?
4. 物體在平面鏡中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5. 物體在平面鏡中成像,像的大小跟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6. 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能不能用光屏承接?
7. 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8. 請畫出實驗中所需的器材和實驗步驟。
9. 平面鏡成像實驗中,為什么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
以上問題都可以考察學生對平面鏡成像實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例題:在陽光明媚的一天,小明拿著一個厚度均勻的平面鏡在室外進行探究實驗,他想通過平面鏡觀察自己房間的裝飾物。他站在平面鏡前某一位置,并從鏡中看到了房間的一角。他想知道他在鏡中的像的大小和位置,以及鏡中的像與實物的大小和位置關系。
首先,小明想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他發現鏡子中的像與實物的大小相同,但位置稍有偏移。他嘗試了不同的角度和位置,發現無論何時,鏡子中的像都與實物完全重合。
然后,小明想驗證他的觀察結果是否正確。他拿出一個放大鏡,將鏡子放在放大鏡的一倍焦距以內,試圖通過鏡子和放大鏡同時觀察到同一個物體。他發現,通過放大鏡觀察到的物體比直接通過鏡子觀察到的物體更大、更清晰。這證實了平面鏡成像時,物與像的大小相同,但物距與像距之間存在微小的差異。
最后,小明想了解平面鏡成像的原理。他查閱了一些資料,了解到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基于光的反射定律。他通過實驗驗證了這一點,并得出結論:光線在遇到平面鏡時,會發生反射,并形成與實物完全重合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