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鏡成像規律有五條,具體如下:
1. 物像等大:平面鏡成像是物像等大,且連線垂直。
2. 物、像、鏡面垂直:物、像的連線和鏡面垂直。
3. 虛像:平面鏡成虛像,虛像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
4. 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對稱軸為鏡面中心軸,像和物左右互換,大小相等。
5. 左右相反: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還表現為左右相反。
以上就是平面鏡成像規律的主要內容,僅供參考,建議查閱專業書籍和資料以獲取準確信息。
例: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王欣同學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再拿一支沒有點燃的相同蠟燭B,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支蠟燭A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
(1)王欣同學在實驗中采取了哪幾種科學探究的方法?
(2)王欣同學實驗中選取兩支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大小關系。
(3)王欣同學看到蠟燭A的兩個像的原因是 。
(4)由實驗得出結論:物體在平面鏡里成的像是虛像,這個像是怎樣形成的?
(5)請設計一個實驗記錄表格。
(6)平面鏡成像的規律是 。
(7)請用文字或圖示說明實驗中玻璃板的作用。
(8)實驗中要求玻璃板垂直于桌面放置的原因是 。
(9)實驗中用透明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鏡做實驗的原因是 。
例題解析:
(1)王欣同學在實驗中采取了控制變量的科學探究方法,如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應控制物體的大小、平面鏡的大小、平面鏡的放置、觀察的角度等不變,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2)王欣同學實驗中選取兩支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大小關系,這是利用了等效替代的科學探究方法。
(3)由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所以是看不到的,只能通過玻璃板看到蠟燭A的兩個像。
(4)物體在平面鏡里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這個像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
| 物到平面鏡的距離/m | 像到平面鏡的距離/m | 物的大小/cm | 像的大小/cm | 像的位置 | 結論 |
| --- | --- | --- | --- | --- | --- |
| 1.5 | 1.5 | 20 | 20 | A點上方 | 物體在平面鏡里成的像是虛像 |
| 2.0 | 2.0 | 25 | 25 | A點下方 | | |
| 2.5 | 2.5 | 30 | 30 | A點左側 | | |
| 3.0 | | | | B點左側 | | |
(6)平面鏡成像的規律是:物體在平面鏡里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與物體大小相同;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關于鏡面對稱。
(7)玻璃板既能讓光透過也可以反射光,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8)玻璃板垂直于桌面放置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如果玻璃板沒有垂直于桌面放置,無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
(9)用透明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鏡做實驗的原因是因為玻璃板是透明的,便于找到像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