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關于人教版大氣壓強教案的一些主要內容: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認識大氣壓的存在,了解大氣壓強的大小。
2. 過程與方法:學習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小。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感受大氣壓的存在和力量,培養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二、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小。
三、教學難點
如何設計實驗來探究大氣壓的存在和大小。
四、教學準備
一個馬德堡半球、抽氣機、氣球、水銀、水槽等實驗器材。
五、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通過展示馬德堡半球,讓學生感受大氣壓的存在,引出課題——大氣壓強。
2. 實驗探究:讓學生進行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訓練,如使用抽氣機、氣球等器材。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幾個實驗探究,如將水銀放在水槽中,觀察水銀是否會流出來;將兩個杯子口對口吸在一塊兒;拉馬德堡半球等。通過這些實驗,讓學生觀察到大氣壓的存在和力量。
3. 得出結論:在實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小。可以解釋一些生活中的大氣壓現象,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大氣壓強的意義。
4. 課堂小結:回顧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強調大氣壓強的意義和應用。
5. 作業布置:讓學生回家后繼續探究大氣壓強的問題,或者讓他們觀察一些關于大氣壓強的視頻。
六、課后反思
本節課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了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力量,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可能還需要注意一些問題,如如何設計更好的實驗來探究大氣壓強的大小,如何更好地解釋生活中的大氣壓現象等。
例題:在一只易拉罐底部打一個小洞,用手指堵住小孔,把罐豎直向上拋出,松手后易拉罐又落回手中,若不把手指移開,易拉罐上升過程中( )
A. 氣壓減小,浮力增大
B. 氣壓減小,重力勢能增大
C. 浮力減小,重力勢能增大
D. 浮力減小,重力減小
教學環節設計:
1. 實驗演示:在易拉罐中倒入適量水,用手指堵住小孔,把罐豎直向上拋出,觀察罐子的運動情況。
2. 學生思考:罐子上升過程中,小孔處的水噴出,說明罐子受到空氣的阻力。隨著高度的增加,罐子受到的重力勢能如何變化?為什么?
3.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隨著高度的增加,空氣密度減小,氣壓減小。
4.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易拉罐上升過程中受到的力以及罐子運動狀態的變化。
5. 學生討論:如何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6. 教師演示:在易拉罐中裝適量水,用酒精燈加熱至沸騰后用冷水澆罐子,觀察到的現象。
7. 學生思考并解釋實驗現象。
例題分析:
本例題通過易拉罐上升過程中的現象,考查了大氣壓強與高度關系、重力勢能的變化等知識點。在解答過程中,需要分析易拉罐內部氣體壓強的變化,從而得出外部氣壓的變化。同時,需要分析易拉罐運動狀態的變化,從而得出重力勢能的變化。因此,本例題既考查了基礎知識,又考查了學生的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