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人教版電流和電路教案:
一、教學目的
(1)知識方面,理解電流和電路的概念,知道電路的三種狀態。
(2)能力方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驗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電路的三種狀態。
難點:電路的三種狀態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首先,老師給同學們演示一個有趣的實驗:用一根銅導線繞成線圈,兩端接上電源,接通電源后,小電珠不亮。請同學們討論一下,這是怎么回事?老師在開始上課時也做了一個實驗,同學們想學老師是怎樣做的嗎?由此導入新課。
(2)講授新課在前面學過的電路中,我們把各元件連接起來的整體叫做電路。在電源、用電器、開關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電流的通路,電路中有電流。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剛才老師做的實驗,小電珠不亮的原因是什么?學生討論回答:不是完整的電路。老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電源正負極接通,但沒有構成閉合回路。老師指出:要想知道電路中是否有電流,就必須研究一下電流是怎樣流動的。電流是看不到的,你能想辦法使電流流動并產生電流的效應嗎?(學生討論后回答:可以)下面我們就來做一下這個實驗。老師請一位學生上臺來連接一個電路,使小電珠發光。老師問:誰有辦法使小電珠更亮一些?學生回答:多串聯幾根導線。(老師補充說明: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請同學們觀察一下現在小電珠的亮度有什么變化?由此你認為電路中有電流的條件是什么?學生回答:閉合電路;電路要斷開;電路要連成通路。(老師板書)老師指出:這就是說,要使電路中有電流,就必須使電路閉合,電路必須斷開。我們把電源、用電器、開關稱為電路的三個組成部分。我們把能夠提供電能的裝置叫做電源。常見的電池有干電池、蓄電池等。把干電池、蓄電池等電源接入電路后,它能使電路閉合形成電流。把不能提供電能的裝置叫做用電器。如電燈、電鈴、電爐等。它們在工作中消耗電能,把電能轉化為我們所需要的其他形式的能。導線是連接電源和用電器以及用電器相互之間的連接部分,它既不起電源也不起用電器的作用,但它有電阻。所以導線既不是電源也不是用電器。在電路中電流從電源的正極出發回到負極形成通路。但電路的狀態有時是開路,有時是短路。如果用導線直接把電源的正負極連接起來就形成了短路。短路時電路中電阻很小,電流很大而且會損壞電源。因此,我們一定要切記短路對電源的危害。根據剛才實驗的結果老師板書:通路——有持續電流;開路——沒有持續電流;短路——不能形成持續電流。
(3)小結電路的三種狀態的概念及它們之間的聯系。
(4)布置作業課本P27做一做及練習一第1題。
四、板書設計
一、教學目的……(略)
二、重點、難點……(略)
三、教學過程……
四、小結……
五、作業……
【例題】有一個小燈泡,它正常發光時的電阻為10Ω,額定電壓為6V。如果我們手邊只有一個電壓為9V的電源,為了使小燈泡正常發光,需要給它串聯一個阻值為多大的電阻?
教學過程:
一、引入電路的概念
1. 電路的組成:電源、開關、用電器、導線。
2. 電路的基本連接方式:串聯和并聯。
二、認識電流
1. 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 電流的方向: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
三、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
1. 在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
2. 在并聯電路中,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四、例題講解
1. 分析題目:首先明確題目要求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然后根據題目所給的條件進行分析,找出有用的信息。
2. 列方程求解:根據題目所給的問題和已知條件,列出相應的方程,求解出未知量。
3. 總結規律:根據求解的結果,總結出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
U - U' = I'R + U''(U為電源電壓,U'為燈泡兩端的電壓,U''為電阻兩端的電壓,I'為通過電阻的電流)
其中,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壓為6V,額定電壓為9V,因此U - U' = 9V - 6V = 3V。已知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為10Ω,因此通過燈泡的電流I = 0.6A。由于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因此通過電阻的電流也為0.6A。最后可以求出電阻兩端的電壓U'' = IR = 6V。因此需要串聯一個阻值為R = U''/I = 6V/0.6A = 10Ω的電阻才能使小燈泡正常發光。
五、課堂練習
1. 完成課本上的相關練習題。
2. 自己設計一些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練習題。
六、小結
1. 總結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
2. 強調解題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