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級##九年級化學卷. 1知識點總結#】潛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節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最基本的方法。 ?無憂考克斯網整理的《九年級化學上冊知識點總結》初中物理各種物質密度,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部分】九年級化學上冊知識點總結
燃燒及其利用
主題 1 燃燒與滅火
1. 燃燒
1.概念:可燃物與氧氣之間發生發光、放熱的劇烈氧化反應。
2、條件:(1)可燃物(2)氧氣(或空氣)(3)溫度達到燃點(三者缺一不可,否則無法燃燒)
如右圖所示:薄銅片上的白磷會燃燒,而紅磷不會燃燒,說明燃燒需要一定的溫度才能達到燃點;白磷的燃點較低初中物理各種物質密度,應儲存在裝滿水的試劑瓶中。
3、燃燒與緩慢氧化的比較
相同點:都是氧化反應,都產生熱量;
區別:前者發光,反應劇烈,后者不發光,反應緩慢。
2、滅火原理和方法(測試點1)
1、燃燒條件決定滅火原理。只要破壞其中任何一個燃燒條件,就可以達到滅火的目的。
2、滅火原則: (1)消除可燃物 (2)隔絕氧氣(或空氣) (3)冷卻至燃點以下。
3、液體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救書籍、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火災。
4、泡沫滅火器的反應原理是利用碳酸鈉和濃鹽酸快速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來撲滅火災。
化學反應方程式:+2HCl=2NaCl+H2O+CO2↑
3. 爆炸(測試點2)
① 可能是化學變化(火藥爆炸),也可能是物理變化(輪胎爆炸)
②化學變化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間內迅速燃燒,放出的熱量使氣體體積迅速膨脹
③ 可燃氣體(氫氣、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塵(面粉、煤粉)與空氣或氧氣混合,遇明火可能發生爆炸;易燃氣體在點燃或加熱前必須檢查純度,以防止爆炸。危險
④油庫、面粉加工廠入口處張貼“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標志:空氣中常混有可燃氣體或粉塵,遇明火有爆炸危險。
⑤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越大,燃燒越劇烈。
常用滅火方法(測試點3) ① 油底殼著火,蓋上蓋子即可撲滅
② 電器發生火災時,應首先切斷電源
③如有煤氣泄漏,應先關閉閥門,然后輕輕打開門窗,以免產生火花。
④如果酒精在桌子上燃燒,請用濕抹布蓋住。
⑤ 在火勢蔓延之前撲滅森林火災并砍伐樹木
其他:A、生煤火時,需要先點燃紙和木頭,因為紙和木頭的燃點比煤低,容易點燃。
B、室內發生火災時,如果門窗打開,空氣流通量增加,氧氣濃度增加,反應劇烈,燃燒更加劇烈。
C、用風扇扇煤火:雖然溫度降低,但不會降到燃點以下。相反,它增加了空氣流通,所以扇得越多,它就會越旺盛。
扇動蠟燭火焰:雖然可以增加空氣流通,但會將溫度降低到燃點以下,所以扇動蠟燭火焰就會熄滅。
主題 2 燃料和熱量
測試點1.化石燃料
①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所有混合物)
②由遠古生物遺跡一系列復雜的變化而形成。
③ 屬于不可再生能源
④合理開采、綜合利用、節約利用
1. 煤炭
① 稱為“工業食品”
②成分:主要含有碳元素,還含有少量氫、氮、氧、硫等元素
③將煤與空氣隔絕加熱,發生化學變化,得到焦炭(冶煉金屬)、煤焦油(化工原料)和氣體(主要含有氫氣、一氧化碳、甲烷),可用作燃料;氣體泄漏會導致人員中毒并可能發生爆炸)
④ 煤炭燃燒會產生SO2、NO2等,形成酸雨
2. 石油
① 被稱為“工業的血液”
②從油井中提取的石油稱為原油,它不是產品
③成分:主要含碳、氫元素
④精煉原理:利用石油各組分沸點不同,通過蒸餾將其分離(此分離過程是物理變化)
3、天然氣
(1)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是一種相對分子量較小的簡單有機物。甲烷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小于空氣,極難溶于水。
(2) 檢驗可燃物是否含有碳、氫元素的方法:點燃,將冷干燥的燒杯蓋在可燃物上,燒杯內壁出現水霧,說明有水生成,證明有水。含有氫元素;迅速將燒杯倒置,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如果變得渾濁,說明產生了二氧化碳,證明含有碳。 (如果一種可燃物質燃燒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證明它一定含有碳、氫,可能還含有氧)
(3)氫氣、一氧化碳、甲烷的鑒別:檢查燃燒產物(引出點燃,將冷干燥的燒杯蓋在火焰上方,看燒杯內壁是否出現水霧,迅速轉動將燒杯倒置,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變渾濁
(4)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可以通過在封閉的沼氣池中發酵秸稈、雜草、人畜糞便以及其他廢物來產生。在農村,沼氣可以解決生活燃料問題,改善環境衛生
(5)可燃冰:埋在海底,能燃燒。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儲量是化石燃料總量的兩倍。它將成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如果采礦過程中大量甲烷氣體泄漏到大氣中,會造成比二氧化碳更嚴重的溫室效應
(6)西氣東輸:損失的是天然氣
(7)化石燃料中,天然氣是較為清潔的燃料
測試點2.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能量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變化。
a) 釋放熱量:燃料燃燒(如化石燃料的燃燒)釋放熱量;無需燃料燃燒也可以釋放熱量
(8)燃氣泄漏報警器的安裝位置應根據燃氣的密度來確定。如果氣體密度大于空氣,應安裝在墻以下。否則應安裝在上面。
【第二部分】九年級化學上冊知識點總結
碳和碳氧化物
主題1 金剛石、石墨和C60
1、碳的幾種元素(金剛石、石墨、C60)
1、金剛石(C)是一種天然堅硬物質留學之路,無色透明,正八面體。可用于制造鉆石;用于玻璃劃線、鉆孔機鉆頭(體現其高硬度)等。
2、石墨(C)是軟礦物之一,呈深灰色,有金屬光澤,細小的片狀固體,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和潤滑性。可用于制作鉛筆芯(體現其深灰色、質地柔軟)、干電池電極(體現其導電性)、電動車電刷(體現其導電性、光滑度、常溫下化學性能穩定)、制作潤滑劑(體現其導電性、光滑度、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它的滑感)等。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之所以有很大差異,是因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無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體和少量雜質組成。主要包括: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
活性炭和木炭具有很強的吸附性能(因為它們的結構疏松、多孔)。木炭可用于去除食品和工業產品中的色素和氣味。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去除有毒氣體,以及用于制糖工業中脫色制糖;焦炭用于煉鐵,炭黑添加到橡膠中以增加輪胎的耐磨性。
注:吸附是活性炭和木炭的物理性質
4、C60:C60分子是由60個碳原子組成的分子。它的形狀像一個足球,結構穩定。
2、單質碳的化學性質:
單質碳的物理性質不同,但各種單質碳的化學性質卻是完全一樣的!
1、常溫下化學性質比較穩定。因此,古代用墨書寫、繪畫的書畫,得以長期保存而不變色。
2. 可燃性:
課題2 二氧化碳產生研究
測試點1.實驗室產生氣體的思路:(原理、裝置、檢查)
(1)發生裝置:由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決定:
①反應物為固體,需要加熱,------------高錳酸鉀制O2裝置。
②反應物有固體和液體,不需要加熱。 ---------產生二氧化碳的發生器。
(2)收集方法:由氣體的密度和溶解度確定:
① 難溶于水,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②密度大于空氣(或相對分子質量>29)。采用向上排氣方式時,CO2只能采用向上排氣方式。
③密度小于空氣(或相對分子質量<29)時,采用向下排氣方式
測試點2.實驗室生產二氧化碳的方法(測試點)
1、藥品:石灰石、稀鹽酸
① H2SO4與CaCO3不能反應的原因:形成薄膜,反應很快停止,無法獲得連續氣體。
② HCl不能反應的原因:反應速度太快,不利于收集。
不使用濃鹽酸的原因:濃鹽酸容易揮發,使收集到的氣體不純。
2、原理: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CaCO3+2HCl==CaCl2+H2O+CO2↑
3. 裝置圖
裝置注意事項: (1)若采用長頸漏斗注入鹽酸,長頸漏斗下端必須伸入液面以下。
(2)氣道管膠塞輕微外露。 (3)向上排氣法
4、氣體收集方式:向上排氣法(密度比空氣高,可溶于水)
5、測試方法: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渾濁,則為二氧化碳。
檢查充滿度的方法:用一根點燃的木棍放在集氣瓶口上。木棍就會熄滅。證明二氧化碳氣體已被收集。
生石灰與水反應可制得熟石灰:CaO+H2O===Ca(OH)2
【第三部分】九年級化學上冊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進入化學世界需要掌握的知識點
主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1、定義: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的自然科學。
2、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不產生其他物質的變化。
化學變化:發生變化時產生其他物質的變化。化學變化也稱為化學反應。
3、理化性能
物理性質:不發生化學變化而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密度、硬度、熔點、沸點等。
化學性質:通過化學變化表達的性質。
主題 2 化學是一門基于實驗的科學
1. 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索
1、點燃前:觀察蠟燭的性質:圓柱形,乳白色,固體,難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
2、燃燒時:①燃燒過程中發生的變化:蠟燭點燃后,蠟燭在燈芯處熔化,繼續安靜地燃燒,不發出任何聲音,并且在燃燒過程中蠟燭慢慢變短。
②觀察火焰:蠟燭火焰輕微閃爍,火焰上方冒黑煙。蠟燭的火焰可分為三層:內層火焰暗淡,底部呈淺藍色,是火焰核心;第二層火焰較亮,呈圓錐形,為內焰;外圍的第三層火焰是黃色的。 ,明亮但不刺眼,外焰。
③火焰三部分溫度比較;外焰溫度高,內焰溫度次之,焰心溫度低。如何通過實驗來確定?
④燃燒后生成什么物質?如何檢查?將干燥燒杯放在火焰上。過一會兒,燒杯壁上就會形成水霧。片刻后,取出燒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搖晃后,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蠟燭燃燒時產生了水和二氧化碳。
3、熄滅后:點燃剛剛熄滅的蠟燭的白煙:火焰會跟隨白煙重新點燃蠟燭。
2、人體吸入和呼出的空氣的研究
吸入的空氣 呼出的氣體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給呼吸或支持燃燒)
氧氣 > 氧氣(可供給呼吸并支持燃燒)
水蒸氣<水蒸氣
話題三走進化學實驗室
一、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和藥品使用規則
(一)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
可直接加熱的反應容器:試管、蒸發皿、燒勺、坩堝等。
可間接加熱:燒杯、燒瓶(加熱時需加石棉網)
常用儲存藥品的器具:廣口瓶(固體)、窄口瓶(液體)、滴瓶(少量液體)、氣瓶(氣體)
加熱儀器:酒精燈
測量儀器:托盤天平(稱重)、量筒(體積測量)
分離儀器:漏斗
服用器具:藥勺(粉末或小晶體)、鑷子(塊狀或較大顆粒)、塑料尖頭滴管(少量液體)
夾緊器具:試管夾、鐵架(帶鐵夾和鐵環)、坩堝鉗
其他儀器:長頸漏斗、石棉網、玻璃棒、試管刷、水槽
1. 試管。 (1) 目的:常溫或加熱時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
b.溶解少量固體 C.收集少量氣體
(2)注意事項:加熱時外壁必須干燥,不能突然加熱或冷卻。一般要先均勻加熱,再集中加熱,防止試管因受熱不均勻而破裂。
b.加熱時,必須先用鐵夾將試管夾住并固定在鐵架上(短時加熱也可用試管夾)。
c.加熱固體時,試管口應稍微向下傾斜,冷卻前試管不得直立,以免冷凝水從管口倒流,造成試管爆裂。
d.加熱液體時,液體體積一般不應超過試管體積的1/3(防止加熱時液體溢出),且試管應與桌面成45°左右的角度(以防止加熱時液體溢出)。增加加熱面積,防止暴沸)。管口不應正對試管。保護自己或他人(防止液體噴出傷人)。
試管夾。用途:盛裝試管;
注意事項:①從下往上穿,夾住距管口1/3處(防止雜質落入試管內)
②請勿將拇指壓在試管夾的短柄上。
3.玻璃棒。 (1)用途:攪拌、排水(過濾或轉移液體);
(2)注意事項:①攪拌時不要撞擊容器壁②使用后及時擦拭干凈。
4.酒精燈。 (1)用途:化學實驗室常用的加熱儀器;
(2)注意事項:①使用時,先將燈具放置平穩,取下燈頭,立于燈具右側,防止滾動,方便取放。
② 使用前檢查并調整燈芯(以保證燃燒效果更好,火焰溫度更高)。
③燈體內的酒精不能超過燈體積的3/4,也不能少于1/4(太多酒精加熱或移動時容易溢出;太少,加熱酒精蒸氣容易引起爆炸) 。
④ 禁止向燃燒的酒精燈中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溢出引起火災)。
⑤ 禁止用正在燃燒的酒精燈直接點燃另一盞酒精燈。用火柴從側面點燃酒精燈(防止酒精溢出引起火災)。
⑥ 采用外焰加熱(外焰溫度高)。
⑦酒精燈用完后,必須蓋上燈帽,切勿用嘴吹滅。 (防止火焰沿燈頸吹入燈內)
⑧使用完畢后,立即蓋上燈頭(防止酒精蒸發和燈芯吸水難以點燃)。
⑨請勿打翻酒精燈。如果酒精灑在桌子上并燃燒,請立即用濕布覆蓋或撒上沙子來撲滅火焰。請勿用水沖洗,以免火勢蔓延。
=相關文檔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