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初中焦耳定律教案:
一、課題引入
1. 讓學生觀察一個充滿水的試管,放在酒精燈上加熱一段時間后,發現試管中水的溫度升高,試管中水面上升。
2. 提問:同學們,試管中水面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二、新課教學
1. 介紹概念:熱量、熱值、比熱容、熱傳遞等概念。
2. 介紹焦耳定律的內容: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強度的平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
3. 介紹焦耳定律的數學表達式:Q=I2Rt。
4. 介紹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是實驗室常用的焦耳定律的實驗儀器。電源、電流表、電壓表、兩個完全相同的電阻絲R和R0、溫度計、燒杯和足量的水等。實驗中通過電流表和電壓表讀出通過電阻絲的電流和加在電阻絲兩端的電壓;通過溫度計觀察電流通過電阻絲和燒杯中的水時溫度的升降情況。
5. 實驗操作及注意事項:實驗時,應使電阻絲和燒杯中的水保持一定的時間,以便準確地讀出水溫的變化。實驗中要防止燒杯和電阻絲接觸不良,以免使熱量的損失增大,影響實驗結果。
6. 介紹焦耳定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三、課堂練習
四、小結
五、作業
這個教案包括了課題引入、新課教學、課堂練習、小結和作業等環節,旨在通過焦耳定律的學習,讓學生了解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哪些因素有關,以及如何通過實驗來探究焦耳定律。同時,也讓學生了解焦耳定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焦耳定律教案初中例題
【課題】焦耳定律實驗探究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電流做功的多少與電壓、電流和時間有關。
2.知道在純電阻電路中,電流通過導體所做的功與電流、電阻和時間有關。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歸納的科學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實驗操作技能。
2.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知道在純電阻電路中,電流通過導體所做的功與電流、電阻和時間有關。
(二)教學難點: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歸納的科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演示實驗:給手機電池充電,注意觀察電能表上的示數變化情況,思考下列問題:
(1)給充電電池充電時,電能表轉盤的轉速加快了,這說明什么問題?
(2)給充電電池充電時,電能表上的示數是否發生了變化?說明了什么?
二、新課教學:
(一)電流做功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探究:學生分組實驗(表格式)
(二)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公式:Q=I2Rt。在純電阻電路中,電流通過導體所做的功W等于電流產生的熱量Q。即W=Q。
例題:(教材P99例題)一只電烙鐵接在家庭電路上,正常工作2h要消耗電能1kW·h,問這只電烙鐵的功率是多少?如果這只電烙鐵接在某用電器上,正常工作相同的時間消耗電能為2kW·h,問這個用電器的功率是多少?(設電烙鐵電阻保持不變)
分析:電烙鐵正常工作,其功率等于額定功率;由公式W=Pt求出消耗電能;由題意知電烙鐵正常工作相同的時間消耗電能為2kW·h時,用電器的功率是額定功率的2倍;再根據公式求出用電器的功率。
三、小結:焦耳定律的應用及注意事項。
四、作業:教材P99習題1.3A組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