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說明:
《動量練習1(高中物理五年高考題集-動量守恒定律).docx》由會員上傳分享,可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圖書館。
1.質(zhì)量文件動量練習1 1.(福建卷) (2)一艘炮艇總質(zhì)量為M,以勻速v0 行駛。質(zhì)量為 m 的炮彈從船上以相對于海岸的速度 v 向前發(fā)射。發(fā)射炮彈后船的速度為v。如果不考慮水的阻力,下列哪個方程是正確的? (在項目前填寫數(shù)字)①Mv0(Mm)vmv②Mv0(Mm)vm(vv0)③Mv0(Mm)vm(vv)④。 (08江蘇12C) 有兩個場強為E、方向垂直向上的均勻電場。有小球A和B,它們的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電荷分別為q1和q2。兩個小球A、B脫離靜止,重力加速度為g。然后是小球A和B
2.系統(tǒng)動量守恒應滿足的關系是 。 3.【多選題】(國家論文I) 21. 質(zhì)量為M 的物體以速度V 運動,與質(zhì)量為m 的靜止物體正面相撞。碰撞后兩者的動量完全相等。兩個質(zhì)量M/m的比率可以是A.2B。 3C。 4D。 54.(山東卷)(2)如圖所示,光滑的水平軌道上有A、B、C三個木塊,質(zhì)量分別為mB=m=2m、m=m。 A和cAB用繩子連接。中間有一個壓縮彈簧(彈簧沒有用螺栓固定在滑塊上)。開始時,A和B以共同的速度v0運動,C靜止。就在某個時刻高中物理動量題,繩子突然斷了,B被彈開了。然后B與C相撞并粘在一起。最終,三個滑塊的速度完全一致。求B與CA碰撞前B的速度
3. v0.1 歡迎下載高級文檔 5.(國家卷一) 25.(18分) 如圖所示,將三個質(zhì)量為m的木箱靜止放置在傾斜角為θ的斜坡上。相鄰兩個木箱之間的距離均為l。工人們沿斜面用力推動底部木箱,使其向上滑動,與其他木箱一一碰撞。每次碰撞后,木箱都會粘在一起并移動。整個過程中,工人的推力始終保持不變,最終他能夠?qū)⑷齻€木箱勻速推上來。已知木箱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重力加速度為g。假設碰撞時間極短,求(1)工人的推力; (2)三個木箱勻速移動的速度; (3)第一次碰撞時損失的機械能。 6.(天津卷) 10.(16分)如圖所示,質(zhì)量m1=0.3kg的汽車靜止在光滑表面上
4、在水平面上,汽車長度L=1.5m,現(xiàn)有質(zhì)量m2=0.2kg高中物理動量題,可視為一個顆粒塊。它從左端以v0=2m/s的速度水平向右滑到汽車上,最后滑到汽車表面。汽車在某個地方保持相對靜止。木塊與轎廂表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0.5,取g=10m/s2,求(1)木塊在轎廂表面滑動的時間t; (2) 為防止木塊滑出小車右端,木塊在小車左端滑動的速度v′0不超過多少。 7.(北京卷) 24.(20分) (1)如圖1所示,ABC是固定在垂直平面上的光滑軌道,線段BC是水平的,線段AB與線段BC平滑連接。質(zhì)量為 m1 的小球從靜止在高位置 h 開始沿軌道滑行。質(zhì)量為 m2 的球靜止在軌道 BC 段上。
5. 小球碰撞。碰撞后,兩球的運動方向在同一水平線上,碰撞過程中沒有機械能損失。求小球m2碰撞后的速度v2; (2)碰撞過程中的能量傳遞定律在室內(nèi)科學中得到廣泛應用。為了探索這個規(guī)律,我們使用了一個簡化的力學模型,其中多個球依次碰撞,碰撞前后的速度在同一條直線上,并且沒有機械能的損失。如圖2所示,在固定的光滑水平軌道上,幾個質(zhì)量為m1、m2、m3??mn1、mn??的球沿直線靜止排列。初始能量 Ek1 給予第一個球,導致每個球依次碰撞。定義第n個球連續(xù)碰撞后獲得的動能Ek與Ek1的比值作為第1個球?qū)Φ趎個球的動能傳遞系數(shù)。
6. k1na。找到 k1nb。如果是某個已知量。找出具有最大值的 m2 值。 2 歡迎下載精品文檔 8.(重慶卷) 24.(18分) 在探究某筆的彈跳問題時,該筆分為三個部分:輕質(zhì)彈簧、內(nèi)芯和外殼。內(nèi)核和外殼的質(zhì)量分別為m。和4m。筆的彈跳過程分為三個階段:①將筆倒放在水平硬桌面上,向下壓外殼,使下端接觸桌面(見第24題圖a); ②從靜止狀態(tài)釋放,殼體垂直上升至下端距桌面高度為h1時留學之路,與靜止內(nèi)芯碰撞(見問題24,圖b); ③碰撞后,內(nèi)核和外殼一起以相同的速度上升到外殼下端距桌面的最大高度h2(見問題24圖c)。假設內(nèi)核與外殼之間的沖擊力遠大于筆上的重力。
7. 計算摩擦力和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求:(1)碰撞后殼與內(nèi)核的共同速度; (2)從彈殼離開臺面到碰撞前一刻彈簧所做的功; (3)筆從外殼下端離開臺面到上升到h2時損失的機械能。 9.(廣東卷) 19.(16分)如圖19所示,將B塊和C塊靜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距離l=1.0m。塊A以速度v0=10m/s在水平方向與B正面碰撞。碰撞后,A和B牢牢粘在一起并向右移動,然后與C正面碰撞。碰撞后瞬間C的速度為v=2.0m/s。已知A、B的質(zhì)量均為m,C的質(zhì)量為A質(zhì)量的k倍,物塊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0.45。 (假設碰撞時間很短,g為
8. 10m/s2) (1) 計算AB與C碰撞前一刻的速度; (2)根據(jù)AB與C的碰撞過程分析k的取值范圍,并討論AB與C碰撞后可能的運動方向。 10.(08國I24)滑塊與小球的質(zhì)量數(shù)字均為m。滑塊可在水平放置的光滑固定導軌上自由滑動。球體和滑塊上的懸掛點O由一根不可延伸的光繩連接而成,光繩的長度為l。開始時,光繩處于水平伸直狀態(tài),球體和滑塊均靜止。現(xiàn)在將球從靜止狀態(tài)釋放。當球到達最低點時,滑塊剛好移動到涂層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