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阻的測量教案一等獎的參考如下:
教學目標:
1. 掌握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并能根據原理設計電路圖和實驗電路。
2. 知道滑動變阻器的電阻絲的材料選擇。
教學重點:
1. 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及電路設計。
2. 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
教學難點:
電路圖的正確連接。
實驗器材:
學生實驗桌一排共12套,每套實驗桌配備電源一個、電壓表一個、電流表一個、滑動變阻器一個、已知阻值的定值電阻若干、小燈泡一只、導線若干、開關一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演示一個“小燈泡亮度可調”的電路實驗,并說明實驗中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電阻的測量。
二、新課教學
1. 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R=U/I。
2. 實驗電路圖的設計和電路連接。
3. 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強調:“一上一下”接線法,連線時注意連“左下右”三個接線柱中的一個(不能同時接兩個)。
4. 實驗步驟:A.按電路圖連接電路。B.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使燈泡正常發光。C.記下電流值和電壓值。D.分析數據,求出電阻值。E.改變燈泡兩端的電壓和電路中的電流,再重復實驗一次。
5. 數據處理:求出每次測量的電阻值,看它們的差別是否很小,從而判斷測量結果的準確性。一般取幾次測量的電阻值的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并讓學生討論誤差的主要來源。
6. 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導體的電阻大小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導體的電流無關,與導體本身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有關。
三、課堂練習
四、小結與作業
教學結束后,學生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并布置一些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練習以鞏固所學知識。
以上是一等獎教案的一個參考,具體內容可以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電阻的測量教案
教學目標:
1. 掌握用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和實驗電路的正確連接方法。
2. 學會使用伏安法測量電阻,并能正確讀取電路表所測數據。
3. 培養學生實驗操作技能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實驗電路的連接和實驗數據的處理。
教學難點:
實驗數據的處理。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
教具學具準備:
演示實驗器材和學生實驗器材。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 復習:歐姆定律的內容和數學表達式。
2. 提問:我們以前學習過哪些測量儀器?如何使用?
3. 提問:在電路中接入一個定值電阻,用電壓表測出電阻兩端的電壓,用電流表測出通過電阻的電流,就可以求出電阻值。那么,怎樣測量一個未知電阻的阻值?如何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需要哪些器材?請同學們討論后回答。
二、進行新課
1. 實驗原理(歐姆定律的應用)I=U/R R=U/I。
2. 實驗器材:電源、電壓表、電流表、待測電阻R、開關、導線若干。
3. 實驗步驟:
(1)按圖連接電路(電路圖略)。
(2)閉合開關S,讀出示數并記錄下來。
(3)斷開開關S,改變R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再閉合開關S,再讀出示數并分別記錄下來。共測三次。
(4)數據處理:求出平均值作為阻值,即R=U/I=U1/I1=U2/I2=……(歐姆定律的應用)。
4. 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5. 數據記錄表格設計:略。
6. 討論與小結:在實驗過程中,你遇到什么困難?是怎樣解決的?在實驗中誤差是怎樣產生的?應如何避免?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三、反饋與練習(投影)
四、課堂小結(略)
五、課后作業(投影)
六、板書設計(見“板書設計”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