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教學設計可以參考以下內容: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理解什么是二力平衡,并能用二力平衡的條件解決簡單的問題。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加深對二力平衡條件的理解。
3.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什么是二力平衡。
教學難點:
探究兩個力平衡的條件。
教學準備:
一輛小車、兩個托盤、砝碼、細線。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什么是平衡力?舉例說明。
2. 什么是二力平衡?
二、新課教學
1. 探究兩個力平衡的條件。
(1)出示小車,說說小車的運動狀態不能改變,需要哪兩個力來平衡?
(2)出示兩個托盤,中間用一根線連接,兩邊的重量不同,現在小車兩邊加入不同質量的砝碼,使小車由靜止變為向右運動,這時小車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這時小車處于什么狀態?
(3)實驗分析: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為什么還不足以使小車處于平衡狀態?兩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為什么還不足以使小車處于平衡狀態?
(4)學生討論并總結二力平衡的條件。
(5)教師用實驗驗證學生討論結果的對錯,加深學生的理解。
(6)出示一個不處于平衡狀態的小車,怎樣才能使它處于平衡狀態?為什么?
2. 舉例說明二力平衡的條件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課堂小結:什么是二力平衡?兩個力平衡的條件是什么?
四、課堂練習:課本第7頁練習。
五、作業:觀察并分析課本第7頁圖7-1實驗中小車在什么情況下靜止?在什么情況下向右運動?在什么情況下向左運動?為什么?
二力平衡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理解什么是二力平衡,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并能用該條件來判斷兩個力是否是平衡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實驗操作,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并通過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
難點:正確區分一對平衡力和一對相互作用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演示實驗:取一個重物(重物重些),用線掛在彈簧測力計上,靜止時記下示數。將重物取下來,換用另一個彈簧測力計,仍使重物靜止,記下示數,比較兩個力的大小。
問:兩個力的示數是否相同?為什么?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嗎?為什么?
二、進行新課
(一)什么是二力平衡?
演示:手拿一個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體,處于靜止狀態,問學生這個物體處于什么狀態?(平衡狀態)再問:如果這時用手拉它,它的運動狀態如何?(改變狀態)為什么?那么靜止的物體受到外力的作用,它的運動狀態一定會改變嗎?為什么?由此你認為靜止的物體受到幾個力作用?
說明:物體受到兩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我們就說這兩個力平衡。
板書:二力平衡的定義:物體受到兩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我們就說這兩個力是平衡的。
(二)二力平衡的條件。
演示實驗:取一個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體,用彈簧測力計吊著它,使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后保持靜止,這時讓學生觀察測力計的示數。接著在物體下墊上圓木棍,再讓它受力后保持靜止,觀察測力計的示數。最后用手推物體慢慢向前運動,問學生手施加多大的力物體才得以運動?(小)再問:手為什么要施加一個較小的力才能使物體運動起來?為什么撤去這個力物體就慢慢停下來?這說明了什么?
1. 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
2. 大小相等;
3. 方向相反;
4. 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板書:二力平衡的條件:同時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平衡。
(三)例題講解(略)
三、小結(略)
四、布置作業(略)
五、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