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摩擦力的知識點有以下幾點:
摩擦力定義是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
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靜摩擦力的大小由二力平衡或牛頓運動定律來計算,最大靜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壓力有關。
動摩擦力的大小由公式 f=μ×N/S計算,其中μ是摩擦系數,N是壓力,S是接觸面。
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如傳送帶把貨物送往高處等。
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取決于物體的運動狀態和接觸面的情況,因此可能變化。
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都可以作為運動的阻力或動力,但它們在性質上存在差別。
以上就是高中階段關于摩擦力的主要知識點,通過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決摩擦力相關的問題。
題目: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個質量為M的木塊A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運動。此時,一個質量為m的木塊B以初速度v0從A的左方沿A的軌跡向右滑動,并最終與A發生碰撞。
已知木塊B與木塊A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且μ>0。
問題:當木塊B與木塊A發生碰撞時,木塊A的速度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知識點:摩擦力在碰撞中的作用。
分析:
碰撞前:Mv0 = (M+m)v1
碰撞后:Mv2 = (M-m)v3 + mv4
其中v2為A的速度變化量,v3為B的速度變化量,v4為系統碰撞后的總動量。
2. 由于木塊B與木塊A之間的摩擦力作用,所以摩擦力對木塊A的作用為阻礙其運動狀態的變化。因此,當μ>0時,摩擦力對木塊A的作用方向與木塊A的運動方向相反。
3. 根據上述分析,當μ>0時,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木塊A的速度v2會減小。
解答:
當μ>0時,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木塊A的速度v2會減小。
例題:
假設木塊A的質量為M=5kg,木塊B的質量為m=1kg,μ=0.5。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塊A以v0=5m/s的速度向右運動。木塊B以v0=5m/s的速度從左向右滑動并與A發生碰撞。碰撞后,求碰撞后木塊A的速度變化量。
碰撞前:5 = (5+1)v1'
碰撞后:5 - 5v2' = (5-1)v3' + 1v4'
其中v2'為碰撞后木塊A的速度變化量。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和摩擦力對木塊A的作用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的分析,可以得出v2' < 5m/s。因此,碰撞后木塊A的速度變化量為Δv = - v2' = - (5-5 × 0.5)m/s = - 2.5m/s。即速度減小了2.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