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摩擦力知識點和例題如下:
知識點:
1. 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
2. 摩擦力的分類: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
3. 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4. 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5. 摩擦力的利弊:有利摩擦(減小摩擦的方法):增大壓力、使接觸面粗糙、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等。
6. 摩擦力的弊害:有害摩擦(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觸面分離、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等。
例題:
【例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方向可能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同
B. 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方向可能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
C. 物體受到的靜摩擦力方向可能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同
D. 物體受到的靜摩擦力方向可能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
【解析】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可能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同,也可能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故AB正確;靜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可能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同,也可能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故C正確,D錯誤。
【例2】如圖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質量為m的物體,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經過時間t,撤去外力F后,物體繼續滑行了一段距離s后停止運動。已知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f,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在t時間內,水平恒力F做的功一定大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B. 在t時間內,水平恒力F做的功一定等于Fs
C. 在t時間內,水平恒力F做的功一定等于Fs/2
D. 在t時間內,水平恒力F做的功可能大于Fs/2
【解析】在撤去外力前,水平恒力做功為$W = Fs$;撤去外力后,由于不知道物體的具體運動情況,無法求出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大小,故無法確定在$t$時間內水平恒力做功的大小。故D正確。
【例3】如圖所示,一木塊靜止在傾角為$\theta$的斜面上,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木塊對斜面的壓力大小等于木塊的重力沿垂直于斜面的分力
B.木塊對斜面的壓力大小小于木塊的重力沿垂直于斜面的分力
C.若斜面傾角變小,木塊對斜面的壓力可能不變
D.若斜面傾角變大,木塊對斜面的壓力一定變小
【解析】木塊對斜面的壓力與木塊的重力沿垂直于斜面的分力的關系取決于木塊對斜面的正壓力的大小。若斜面傾角變小或變大,木塊對斜面的正壓力可能不變或變小。故C、D正確。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建議購買相關教材學習。
高中摩擦力知識點:
1. 靜摩擦力:當物體間有相對滑動的趨勢,但是還沒有發生相對滑動時,受到的阻礙相對滑動的一種力量。
例題:一個木塊A放在水平桌面上,它與桌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F,桌面對木塊A的水平推力為F1,當F1小于F時,木塊A所受的合外力為零,仍然靜止,此時木塊A收到的摩擦力為靜摩擦力,大小為F1。
例題中的關鍵點:
1. 物體間有相對滑動的趨勢;
2. 物體還沒有發生相對滑動;
3. 物體受到的是靜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