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牛頓運動定律包括以下三條:
1. 第一定律:物體具有維持原有運動狀態(tài)(速度大小和方向)的特性,即慣性。因此,一個不受外力作用的物體,如果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tài),將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如果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將一直做勻加速運動或勻減速運動。
2. 第二定律:作用在物體上的每一個力都有使物體的加速度增加或減少的效應。加速度與合外力成正比,與物體質(zhì)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3. 第三定律:一個物體作用在另一物體上,并且使后者沿著前者作用的方向發(fā)生位移,前者就是動力;反之,后者受到前者的作用而向相反的方向發(fā)生位移,前者就是阻力。動力和阻力對物體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沒有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就不會有動力和阻力。在經(jīng)典力學中,動力和阻力的計算依賴于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果需要了解更多信息,建議請教高中物理老師。
題目:一個質(zhì)量為5kg的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個大小為20N的水平外力,求物體的加速度。
解析:
首先,我們需要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來求解物體的加速度。牛頓第二定律告訴我們,物體的加速度是由物體所受到的合外力決定的,即 F=ma,其中F是物體所受到的合外力,m是物體的質(zhì)量,a是物體的加速度。
在這個問題中,物體受到一個大小為20N的水平外力,已知物體的質(zhì)量為5kg。因此,我們只需要將這兩個數(shù)值代入公式中即可求得物體的加速度。
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我們有 F=ma,其中 F=20N,m=5kg。將這兩個數(shù)值代入公式中,可得 a=F/m=20/5=4m/s^2。
因此,這個質(zhì)量為5kg的物體在受到一個大小為20N的水平外力時,其加速度為4m/s^2。
這個例子涵蓋了牛頓運動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應用,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這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