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速度公式有以下幾種:
1. 速度(v):描述物體運動快慢和運動方向的物理量,單位為米每秒(m/s)。
2. 平均速度(v):一段時間或一段位移內物體的速度的平均值,計算公式為v = x/t。
3. 瞬時速度(v):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公式為v = s+t或v = f(t),其中s為位移,t為時間,f為加速度。
4. 加速度(a):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單位為米每二次方秒(m/s^2)。
5. 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對于勻速直線運動,速度是一個定值,計算公式為v = s/t。
6. 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公式:對于勻加速直線運動,初速度不為零時,v = v? + at;v^2 - v?^2 = 2as。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中涉及到的一些速度公式,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例題:一輛汽車在公路上行駛,前 5 分鐘行駛了 2.5 公里,后 10 分鐘行駛了 3 公里。求這輛汽車在這 15 分鐘內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根據題意,汽車在 15 分鐘內行駛的總位移為:
s = 2.5 + 3 = 5.5 公里
總時間為:t = 5 + 10 = 15 分鐘
根據速度公式 v = s/t,可計算出汽車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v = s/t = 5.5 / 15 = 0.3833333333333333 km/min
所以,這輛汽車在這 15 分鐘內的平均速度為 0.3833333333333333 km/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