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難點09機(jī)械能守恒的三種表達(dá)方式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1.我國羽毛球運動員林丹是羽毛球史上第一位集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蘇迪曼杯、湯姆斯杯、亞運會、亞錦賽、全英賽、全運會及多座世界羽聯(lián)超級系列賽冠軍于一身的雙圈全滿貫選手,被譽為中國羽毛球一哥如圖所示是林丹在某次羽毛球比賽中躍起擊球的動作,擊球過程中由靜止豎直向上跳起假設(shè)林丹與球拍重心上升的高度為h,在最高點將羽毛球以原來的速度大小v0斜向上擊回已知林丹與球拍總質(zhì)量為M,羽毛球質(zhì)量為m,重器力加速度為g,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A.林丹在整個起跳過程中機(jī)械能守恒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B.林丹在起跳過程中地面對他的支持力做功為Mgh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C.林丹在起跳過程中林丹與球拍重力勢能的增加量為Mgh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D.林丹擊球過程中球拍對羽毛球做功為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2.如圖所示,建筑工地上載人升降機(jī)用不計質(zhì)量的細(xì)鋼繩跨過定滑輪與一電動機(jī)相連,通電后電動機(jī)帶動升降機(jī)沿豎直方向先勻加速上升后勻速上升。摩擦及空氣阻力均不計。則( )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A.升降機(jī)勻加速上升過程中,升降機(jī)底板對人做的功等于人增加的動能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B.升降機(jī)勻加速上升過程中,升降機(jī)底板對人做的功等于人增加的機(jī)械能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C.升降機(jī)勻速上升過程中,升降機(jī)底板對人做的功小于人增加的機(jī)械能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D.升降機(jī)上升的全過程中,升降機(jī)拉力做的功大于升降機(jī)和人增加的機(jī)械能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3.?dāng)z制組在某大樓邊拍攝武打片,要求特技演員從地面飛到屋頂。如圖所示,若特技演員質(zhì)量m=50kg,導(dǎo)演在某房頂離地H=12m處架設(shè)了輪軸(輪與軸有相同的角速度),輪和軸的直徑之比為3:2(人和車均視為質(zhì)點,且輪軸直徑遠(yuǎn)小于H),若軌道車從圖中A前進(jìn)到B,在B處時,速度v=10m/s,繩BO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53°,則由于繞在輪上細(xì)鋼絲的拉動,使演員由地面從靜止開始向上運動。在車從A運動到B的過程中(g取10m/s2,sin53°=0.8,cos53°=0.6)( )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A.演員上升的高度為3m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B.演員最大速度為8m/s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C.以地面為重力勢能的零點,演員最大機(jī)械能為2400J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D.鋼絲在這一過程中對演員做功為4275J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4.如圖,勁度系數(shù)為100 的輕彈簧下端固定于傾角 的光滑斜面底端,上端連接物塊Q,Q同時與平行于斜面的輕繩相連,輕繩跨過定滑輪O與套在光滑豎直桿上的物塊P連接,圖中O,B兩點等高,間距d=0.3m。初始時在外力作用下,P在A點靜止不動,A、B間距離h=0.4m,此時輕繩中張力大小為50N。已知P的質(zhì)量為0.8kg,Q的質(zhì)量為5kg。現(xiàn)將P由靜止釋放(不計滑輪大小及摩擦,取g=10m/s2,sin53°=0.8,cos53°=0.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A.P上升至B點時,彈簧的壓縮量為0.2m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B.P上升至B點時,繩拉力等于40N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C.P上升至B點的過程中,Q的加速度先增大后減小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D.P上升至B點的過程中,輕繩拉力對其所做的功為8J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5.如圖所示,質(zhì)量均為m的A、B小球分別用長為L的輕繩懸掛在O點。初始時繩OA與豎直方向成53°,繩OB與豎直方向成37°,重力加速度為g。( , )若給A、B球垂直于紙面的水平初速度,使它們可以在各自所在水平面內(nèi)做勻速圓周運動,則它們運動時所具有的機(jī)械能的差值EA–EB( )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A.0 B. C. D.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6.如圖所示,兩光滑且平行的固定水平桿位于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兩靜止小球 、 分別穿在兩桿上,兩球間拴接一豎直輕彈簧,彈簧處于原長狀態(tài)。現(xiàn)給小球 一個水平向右的初速度 ,兩桿足夠長,則在此后的運動過程中( )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A. 、 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不守恒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B. 、 組成的系統(tǒng)機(jī)械能守恒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C.彈簧最長時,其彈性勢能為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D. 的最大速度是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7.物體A和B的質(zhì)量分別為2kg、3kg,系在一根不計質(zhì)量不可伸長的細(xì)繩兩端,繩子跨過固定在傾角為30°的斜面頂端的定滑輪上,開始時把物體B拉到斜面底端,這時物體A離地面的高度為0.8m,如圖所示。從靜止開始放手讓它們運動,斜面光滑足夠長,且始終保持靜止(g取10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A.物體A落地的速度為4m/s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B.物體B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離為0.96m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C.物體A落地前,斜面受到地面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為30N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D.物體A落地前,斜面受到地面支持力不變,大小為50N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8.如圖所示,兩個 圓弧軌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徑R相同,甲軌道由金屬凹槽制成,乙軌道由金屬圓管制成,均可視為光滑軌道。在兩軌道右側(cè)的正上方分別將質(zhì)量均為m的金屬小球A和B由靜止釋放,小球距離地面的高度分別用hA和hB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對于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 )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A.若hA=hB=2R,則兩小球都恰能沿軌道運動到最高點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B.若hA=hB=2R,則兩球運動到軌道圓心左側(cè)等高位置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都為2m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C.若A小球恰能到達(dá)甲軌道最高點,則恰好可以落回圓軌道上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D.若使小球沿軌道運動并從最高點飛出,A小球在hA≥ ,B小球在hB>2R的任意高度均可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9.如圖所示,一輕繩跨過光滑且可看作為質(zhì)點的定滑輪,輕繩一端系著質(zhì)量為M的物塊,另一端系著一個質(zhì)量為m的圓環(huán),圓環(huán)套在豎直的光滑細(xì)桿上。已知細(xì)桿與定滑輪的水平距離為d=0.6m,初始時細(xì)線與豎直桿的夾角 =37°,現(xiàn)在由靜止釋放兩物體,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A.釋放之后圓環(huán)和物塊組成的系統(tǒng)機(jī)械能守恒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B.若M= m,當(dāng)細(xì)線與細(xì)桿垂直時,圓環(huán)的速度為v=2m/s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C.若M=2m,圓環(huán)運動區(qū)間的長度為1.6m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D.為保證圓環(huán)在初始位置上方運動,物塊與圓環(huán)的質(zhì)量之比應(yīng)該滿足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10.如圖所示,在傾角為30°的固定斜面上,質(zhì)量為2kg小滑塊從a點由靜止下滑,到b點時接觸輕彈簧。滑塊滑至最低點c后,又恰好被彈回到a點。已知ab=2m,bc=0.8m,取g=10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A.滑塊滑到b點時動能最大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B.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56J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C.從c到b彈簧的彈力對滑塊做了28J的功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D.整個過程中滑塊和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機(jī)械能守恒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11.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物塊A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右側(cè)連接一固定于墻面的水平輕繩,左側(cè)通過一傾斜輕繩跨過光滑輕質(zhì)定滑輪與一豎直輕彈簧相連。現(xiàn)將質(zhì)量為m的鉤碼B掛于彈簧下端,當(dāng)彈簧處于原長時,將B由靜止釋放,當(dāng)B下降到最低點時(未著地),A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剛好為零。輕繩不可伸長,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nèi),物塊A始終處于靜止?fàn)顟B(tài)。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A.在B從釋放位置運動到最低點的過程中,B的機(jī)械能守恒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B.在B從釋放位置運動到速度最大的過程中,B克服彈簧彈力做的功等于B機(jī)械能的減少量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C.物塊A右側(cè)輕繩所受拉力的最大值為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D.物塊A左側(cè)輕繩與桌面夾角為30°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12.如圖所示,豎直平面上固定著兩根足夠長的平行導(dǎo)槽,質(zhì)量為 的 形管恰好能在兩導(dǎo)槽之間自由滑動(可鎖定),質(zhì)量為 的小球沿水平方向,以初速度 從 形管的一端射入,從另一端射出,已知小球的半徑略小于管道半徑,不計一切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A.當(dāng) 形管被鎖定時,小球在 點處對軌道的壓力大小為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B.當(dāng) 形管被鎖定時,小球從 形管飛出的過程中小球動量變化量的大小為 ,方向水平向右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C.當(dāng) 形管解除鎖定時,小球的機(jī)械能守恒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D.當(dāng) 形管解除鎖定時,小球運動到 形管圓弧部分的最左端時的水平速度大小為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13.一根足夠長的圓管傾斜固定在地面上,與水平面傾角 ,管內(nèi)有一勁度系數(shù)為 輕質(zhì)彈簧,彈簧上下端分別連有質(zhì)量可以忽略的活塞和質(zhì)量為 的光滑小球(小球直徑略小于管徑),已知活塞與管壁間的最大靜摩擦力 ,彈簧從自然長度開始伸長 的過程中平均彈力為 ,滑動摩擦力等于最大靜摩擦力, 。當(dāng)彈簧處于自然長度時由靜止釋放小球,在小球第一次運動到最低點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A.當(dāng)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B.小球先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再做加速度增大的減速運動直到靜止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C.彈簧的最大伸長量為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D.活塞克服摩擦力做功大小為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14.直角形輕桿可繞著O點為軸在豎直平面內(nèi)無摩擦地自由轉(zhuǎn)動,連接A球的短桿長為l,A球質(zhì)量為2m,連接B球的長桿長為2l,B球質(zhì)量為m。開始時,短桿豎直,長桿水平,兩球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如圖所示。現(xiàn)由靜止釋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A.在向下擺動90o的過程中,B球機(jī)械能增加,A球機(jī)械能減小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B.在向下擺動180o的過程中,桿對A球做的功為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C.在擺動過程中B球的最大速度為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D.兩球剛好可以在豎直平面內(nèi)做完整的圓周運動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15.如圖所示,釘子A、B相距 ,處于同一高度。細(xì)線的一端系有質(zhì)量為M的小物塊、另一端終過A固定于B。質(zhì)量m=5kg的小球固定在細(xì)線上C點,B、C間的線長為 。用力F堅直向下拉住小球,使小球和物塊都靜止,此時BC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 。撤去F后,小球運動到與A、B相同高度時的速度恰好為零,然后向下運動。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為g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A.撤去F后,小球做變速直線運動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B.物塊的質(zhì)量M=6k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C.撤去F的瞬間,小球的加速度為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D.小球向下運動到最低點時,物塊M所受的拉力大小為 m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16.如圖所示,跨過同一高度處的光滑定滑輪的細(xì)線連接著質(zhì)量相同的物體A和B,A套在光滑水平桿上,B被托在緊挨滑輪處,細(xì)線與水平桿的夾角為30°,定滑輪離水平桿的高度h,不計空氣阻力。當(dāng)B由靜止釋放后,以下說法正確是( )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A.B物體到最低點前,A速度始終大于B的速度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B.B物體到最低點前,A速度始終小于B的速度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C.A物體最大速度大小為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D.A物體最大速度大小為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17.如圖所示,左側(cè)為一個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半徑為R的半球形碗,碗口直徑AB水平,O點為球心,碗的內(nèi)表面及碗口光滑.右側(cè)是一個足夠長的固定光滑斜面,一根不可伸長的輕質(zhì)細(xì)繩跨過碗口及豎直固定的輕質(zhì)光滑定滑輪,細(xì)繩兩端分別系有可視為質(zhì)點的小球m1和物塊m2,且m1>m2.開始時m1恰在A點,m2在斜面上且距離斜面頂端足夠遠(yuǎn),此時連接m1、m2的細(xì)繩與斜面平行且恰好伸直,C點是圓心O的正下方。當(dāng)m1由靜止釋放開始運動,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A.在m1從A點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m1與m2組成的系統(tǒng)機(jī)械能守恒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B.當(dāng)m1運動到C點時,m1的速率是m2速率的 倍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C.m1不可能沿碗面上升到B點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D.m2沿斜面上滑過程中,地面對斜面的支持力始終保持恒定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18.如圖所示,一個半徑為 的半球形的碗固定在桌面上,碗口水平, 點為其球心,碗的內(nèi)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左側(cè)是一個足夠長的固定光滑斜面,斜面傾角45°。一根不可伸長的輕質(zhì)細(xì)線跨在碗口上,線的兩端分別系有可視為質(zhì)點的小球 和物塊 ,且m1=2m2。開始時m1恰在 點, 在斜面上且距離斜面頂端足夠遠(yuǎn),此時連接 、 的細(xì)線與斜面平行且恰好伸直, 點是圓心 的正下方。當(dāng)m1由靜止釋放開始運動,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A.在 沿碗面下降過程中, 與 組成的系統(tǒng)機(jī)械能守恒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B.當(dāng) 運動到 點時,物塊 的速率是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C. 能夠沿碗面上升到 點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D. 沿斜面上滑過程中,地面對斜面的支持力始終保持恒定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19.如圖所示,小物塊套在固定豎直桿上,用輕繩連接后跨過小定滑輪與小球相連,開始時物塊與定滑輪等高。已知小球質(zhì)量是物塊質(zhì)量的2倍,桿與滑輪間的距離為d,重力加速度為g,繩及桿足夠長,不計一切摩擦。現(xiàn)將物塊由靜止釋放,在物塊向下運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的是( )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A.剛釋放時物塊的加速度為0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B.物塊重力的功率先增大后減小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C.物塊下降的最大距離為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D.物塊速度最大時,繩子的拉力一定小于物塊的重力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20.兩根固定直桿組成 字形,如圖所示,兩桿夾角為30°,其中 桿豎直, 桿光滑。輕彈簧的一端固定在 點,另一端連接質(zhì)量為 的小球套在 桿上,某時刻,小球從靜止開始自 點沿桿下滑,到達(dá) 點時彈簧恢復(fù)原長,越過 點后繼續(xù)下滑。已知 垂直于 , 垂直于 , ,彈簧原長為 , 取 。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A.小球沿桿下滑過程中,在 點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小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B.小球從 點運動到 點的過程中,機(jī)械能守恒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C.小球達(dá)到 點時,速度為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D.小球達(dá)到 點時,重力的瞬時功率為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21.如圖所示,在豎直平面內(nèi),一內(nèi)壁光滑、半徑為 的四分之一細(xì)圓管 與水平面 平滑連接于 點, 的右側(cè)平滑連接傾斜光滑軌道 ,軌道 和光滑圓軌道 在 點相切, 豎直, 點是圓的最高點。一質(zhì)量為 的小球壓縮輕彈簧到 點鎖定,解除鎖定后小球進(jìn)入圓管(小球的直徑略小于細(xì)圓管的直徑),在 點與細(xì)圓管上管壁有 的相互作用力。已知 的長度為 , 軌道的長度為 、圓軌道 的半徑為 ,小球與 軌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5,傾斜光滑軌道 的斜面傾角為 ,重力加速度為 , 、 。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1)求小球壓縮到 點時彈簧的彈性勢能;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2)改變小球的質(zhì)量,將小球壓縮到 點鎖定,解除鎖定后小球從 點水平飛出,恰好擊中 點。求小球運動到 點的速度大小和改變后滑塊的質(zhì)量。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22.將傳感器安裝在蹦極運動員身上,可以測量出運動員在不同時刻下落的高度及速度,如圖甲所示。運動員及所攜帶裝備的總質(zhì)量為 ,彈性繩原長為 。運動員從蹦極臺自由下落,根據(jù)傳感器測到的數(shù)據(jù),得到如圖乙所示的速度—位移圖像。( 取 )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1)運動員下落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是否能忽略不計?寫出你的理由。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2)運動員下落過程中最大動能是多少?指出該位置運動員受力的特點。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3)簡述運動員下落過程中的運動情況。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4)運動員下落過程中動能最大時和落到最低點時,繩的彈性勢能分別是多少?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23.滑板運動是一項驚險刺激的運動,深受青少年的喜愛。圖中ABCD為滑板的運動軌道,AB和CD是兩段光滑的圓弧,水平段BC的長度L=5m。一運動員從P點以v0=6m/s的初速度下滑,經(jīng)BC后沖上CD軌道,達(dá)到Q點時速度減為零。已知運動員連同滑板的質(zhì)量m=70kg,h=2m,H=3m,g取10m/s2。求: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1)運動員第一次經(jīng)過B點和C點的速度vB、vC;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2)滑板與BC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3)運動員最后靜止的位置與B點之間的距離x。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24.如圖所示,一輕繩繞過無摩擦的兩個輕質(zhì)小定滑輪O1、O2和質(zhì)量mB=m的小球B連接,另一端與套在光滑直桿上質(zhì)量mA=m的小物塊A連接,已知直桿兩端固定,與兩定滑輪在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開始使小物塊靜止在直桿的C點,此時輕繩與水平面的夾角θ=30°,直桿與定滑輪O1、O2的豎直距離為L,重力加速度為g,設(shè)直桿足夠長,小球B運動過程中不會與直桿相碰。現(xiàn)將小物塊從C點由靜止釋放,試求: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1)小物塊從C點剛運動到的D點時,輕繩與桿的夾角α=530,求該過程B下落的高度h及小物塊A在D點時其速度vA的大小;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2)運動過程中小物塊A的最大速度vm?(已知:sin53°=0.8,cos53°=0.6)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25.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左側(cè)有一質(zhì)量為mC=2kg的四分之一光滑圓弧斜槽C,斜槽末端切線水平,右側(cè)有一質(zhì)量為mB=3kg的帶擋板P的木板B,木板上表面水平且光滑,木板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25,斜槽末端和木板左端平滑過渡但不粘連。某時刻一質(zhì)量為mA=lkg的可視為質(zhì)點的光滑小球A從斜槽項端靜止?jié)L下,重力加速度為g=10m/s2,求: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1)若光滑圓弧斜槽C不固定,圓弧半徑為R=3m,且不計斜槽C與地面的摩擦,求小球滾動到斜槽末端時斜槽的動能;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2)若斜槽C固定在地面上,小球從斜槽末端滾上木板左端時的速度為v0=lm/s,小球滾上木板上的同時,外界給木板施加大小為v0=lm/s的水平向右初速度,并且同時分別在小球上和木板上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與F2,且F1=F2=5N。當(dāng)小球運動到木板右端時(與擋板碰前的瞬間) ,木板的速度剛好減為零,之后小球與木板的擋板發(fā)生第1次相碰,以后會發(fā)生多次磁撞。已知小球與擋板的碰撞都是彈性碰撞且碰撞時間極短,小球始終在木板上運動。求: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①小球與擋板第1次碰撞后的瞬間,木板的速度大小;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②小球與擋板第1次碰撞后至第2020次碰撞后瞬間的過程中F1與F2做功之和。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26.如圖所示,質(zhì)量M=1kg的長木板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右端固定一輕質(zhì)微型彈簧,用質(zhì)量為m=0.5 kg的物塊壓縮彈簧并固定,此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6 J,木板右端距離豎直墻L=34 cm。某時刻釋放彈簧,使得物塊和木板瞬間獲得一定的速度,之后木板與豎直墻發(fā)生彈性碰撞,碰撞時間極短。已知木板和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0.1,物塊和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3,重力加速度g取10m/s2,運動過程中物塊始終在木板上。求: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1)釋放彈簧后的瞬間物塊和木板的速度大小;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2)把物塊看作質(zhì)點,不考慮彈簧的長度,則木板的最小長度約為多少;(結(jié)果保留2位小數(shù))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3)木板停止運動時,其右端距離豎直墻多遠(yuǎn)。(結(jié)果保留2位小數(shù))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27.如圖所示,長為L=0.64 m的細(xì)線一端固定在O點,另一端系一可視為質(zhì)點的質(zhì)量m=1 kg的小球。拿起小球?qū)⒓?xì)線拉直從細(xì)線與水平方向成θ=30°的位置無初速度釋放,小球運動到O點正下方P點時細(xì)線恰好被斷開,小球做平拋運動,然后恰好從M點沿切線進(jìn)入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圓弧軌道MNE。已知P點相對圓弧軌道最低點N的高度H=1 m,M、N兩點間的高度差為h=0.55 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不計空氣阻力。求: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1)細(xì)線能承受的最大彈力;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2)圓弧軌道MN的半徑。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28.目前,滑板運動受到青少年的追捧。如圖是某滑板運動員在一次表演時的一部分賽道在豎直平面內(nèi)的示意圖,賽道G的左側(cè)光滑,F(xiàn)G為圓弧賽道,半徑R=9.0m,G為最低點并與水平賽道CD位于同一水平面,AB、EF平臺的高度都為h=1.8m。C、D、G處平滑連接。滑板a和b的質(zhì)量均為m=5 kg,運動員質(zhì)量為M=45kg。表演開始,運動員站在滑板b上,先讓滑板a從B點靜止下滑,隨后運動員與b板一起從B點靜止下滑。滑上CD賽道后,運動員從b板跳到同方向運動的a板上,與a板一起以6.9 m/s的速度從D點沿DE賽道上滑后沖出賽道,落在FG賽道的P點,沿賽道滑行,經(jīng)過G點時,運動員受到的支持力FN=661.25N。(滑板和運動員的所有運動都在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計算時滑板和運動員都看作質(zhì)點,取g=10m/s2)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1)滑到G點時,運動員的速度是多大?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2)若滑板與賽道G的右側(cè)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式中L為離G端的距離),則滑板最終停在離G點多遠(yuǎn)處?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3)從表演開始到運動員滑至G的過程中,系統(tǒng)的機(jī)械能改變了多少?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29.如圖所示,豎直面內(nèi)固定一傾角為α=30°的足夠長光滑斜面,其上端滑輪的頂端與一個固定的半徑R=1m的光滑圓弧軌道最高點M在同-水平線上,圓弧軌道的圓心角θ=60°,圓心O與圓弧最低點C的連線豎直。可視為質(zhì)點的A、B兩球質(zhì)量分別為mA=1kg,mB=3kg,用足夠長的跨過滑輪及M點的不可伸長的細(xì)繩相連,A球的另一側(cè)與一固定在斜面底端擋板處的彈簧相連,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10N/m。起初用手托住B球在M點,細(xì)繩恰好伸直但無拉力,不計一切摩擦及滑輪質(zhì)量,斜面上的細(xì)繩、彈簧與斜面平行,之后無初速度釋放B球且細(xì)繩始終繃緊,g=10m/s2,求: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1)初始狀態(tài)彈簧的形變量;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2)B球到達(dá)圓弧軌道最低點時,彈簧的形變量及A、B兩球速度的比值;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3)B球到達(dá)圓弧軌道最低點時,A球的速度大小。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30.如圖所示,傾角為θ=53°的光滑斜面底端固定一勁度系數(shù)為100N/m的輕彈簧,彈簧上端連接質(zhì)量為5kg的物塊Q,Q與平行斜面的輕繩相連,輕繩跨過輕質(zhì)光滑定滑輪O與套在光滑豎直桿上的質(zhì)量為0.8kg的物塊P連接,圖中O、B兩點等高,間距d=0.3m。初始時在外力作用下,P在A點靜止不動,A、B間距離h=0.4m,此時輕繩中張力大小為50N。現(xiàn)將P由靜止釋放,取g=10m/s2,sin53°=0.8,cos53°=0.6,求: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1)P上升至B點時的速度大小;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2)P上升至B點的過程中,Q克服輕繩拉力做的功。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BfY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