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固體高中物理課件的一些內容:
1. 固體的壓強:研究固體壓強的微觀意義、實驗原理、實驗裝置和實驗注意事項。
2. 分子間的相互作用:介紹分子動理論的基本知識,包括分子力、分子勢能等概念,以及它們與溫度、體積和壓強的關系。
3. 晶體的結構與性質:介紹晶體的基本概念,包括晶體和非晶體、單晶體和多晶體,以及各種晶體的性質和結構特點。
4. 固體的彈性:介紹彈性力學的基本概念和固體彈性性質的基本原理,包括胡克定律和泊松方程。
5. 固體的斷裂和強度理論:介紹固體斷裂的基本原理和強度理論,包括應力-應變曲線和斷裂準則。
6. 晶體和非晶體的能帶結構:介紹固體能帶理論的基本概念和晶體和非晶體的能帶結構特點。
7. 固體的熱學性質:介紹固體熱學性質的基本概念,包括熱容、熱導率、熱膨脹等,以及它們與溫度和應力的關系。
8. 固體的電學性質:介紹固體電學性質的基本概念,包括電導率、電容率和介電常數等,以及它們與材料結構和溫度的關系。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內容可能會因為老師不同而有所區別。
圖示為加熱固體樣品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1)該樣品在加熱過程中發生了哪些物態變化?
(2)求出該樣品從開始加熱到第5分鐘時吸收的熱量。
(3)求出該樣品從第5分鐘到第8分鐘時溫度的變化量。
答案:
(1)該樣品在加熱過程中發生了熔化和凝固兩個物態變化。
(2)該樣品從開始加熱到第5分鐘時吸收的熱量為Q吸 = cmΔt = 4.2 × 103J/(kg·℃) × 0.1kg × (t-50℃) = 1.26 × 104J。
(3)該樣品從第5分鐘到第8分鐘時溫度的變化量為Δt′ = t - t′ = 80℃ - 75℃ = 5℃。
解釋:該題目主要考察學生對固體熔化和凝固過程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分析加熱過程中的溫度變化曲線,可以得出樣品在加熱過程中發生了熔化和凝固兩個物態變化,并求出相應的熱量和溫度變化量。在解題過程中,需要使用熱量的計算公式和溫度的變化量公式,并注意單位的換算和正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