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物理知識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力的定義: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叫做力。
2. 力的性質:物質性(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相互性(產生力的條件:A.兩個物體;B.物體間要相互接觸或靠近;C.物體間發生擠壓或拉伸等作用;D.物體間有力的作用。)
3.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4.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N)。
5. 常見的力:重力(萬有引力)、彈力、摩擦力。
6. 重力的產生:地球對自由落體的物體有吸引力,叫做重力。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7.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8. 重力的作用點:物體的重心位置可以在物體上,也可以在物體之外,如空心的球體重心在球心上,輕桿的物體的重心在桿外。
9. 彈力:發生形變的物體想要恢復原狀而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產生彈力的條件:一是直接接觸,二是發生彈性形變。
10. 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并擠壓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的力。
以上是關于力的主要物理知識點的概括,具體內容還請參考相關教材或專業人士的意見。
題目:一個物體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個大小為5N的水平推力,并持續了10s的時間,物體沒有移動。請問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
這個題目主要考察了學生對力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運用。在這個問題中,我們需要知道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它使物體產生加速度或位移。當物體在水平桌面上沒有移動時,它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推力的大小。因此,根據題目所給的信息,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5N。
希望這個例子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力的概念和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