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電學知識點和公式匯總如下:
知識點:
1. 電荷: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物體的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或帶了電荷);
2. 摩擦起電:摩擦過的物體吸引輕小物體的現象;
3. 兩種電荷:自然界存在著兩種電荷,用綢子摩擦的玻璃棒帶正電,用毛皮摩擦的橡膠棒帶負電;
4. 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5. 驗電器:用來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
6. 電流: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7. 串聯和并聯:電路的兩種基本連接方式;
8. 短路:電流不經過用電器而直接構成回路。
公式:
1. I=Q/t:電流等于單位時間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
2. P=UI:功率等于電壓乘以電流;
3. P=I^2R:適用于純電阻電路的公式;
4. P=U^2/R:適用于有多個電阻的電路;
5. 歐姆定律:I=U/R,適用于純電阻電路;
6. 電功:W=UIt;
7. 電功率:P=UI=I^2R=U^2/R。
以上是初中電學部分的主要知識點和部分公式,具體內容請參考相關教材或咨詢教師。
初中電學知識點和公式匯總
一、電路
1. 電路的組成:電源、開關、用電器、導線。
2.電路的狀態有三種:通路、開路、短路。
3.電路圖:用規定的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做電路圖。
二、電流
1.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方向的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
3.電源:使電路中的電荷發生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
4.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是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
例:在圖1中,若A表示正電荷,則甲、乙、丙、丁四處中,表示電流方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三、串聯和并聯
1.串聯電路:把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
2.并聯電路:把元件并列的連接起來的電路。
例:如圖所示,L1和L2串聯在電路中,電流表A1在干路中,A2在L2支路上,閉合開關后,兩燈都不亮。電流表A1和A2的示數分別為0.4A和0.6A,則故障原因可能是( )
A.燈L1燈絲斷了 B.燈L2燈絲斷了 C.燈L2短路 D.開關處接觸不良
四、電流表和電壓表的使用方法
1. 電壓的測量:電壓表必須和被測量的用電器并聯連接。
2. 電流的測量:電流表必須和被測量的用電器串聯連接。
3. 電壓表必須并聯在電路兩端,而電流表必須串聯在用電器和開關之間。
4. 電壓表可以直接接在電源上測量電源電壓。而電流表不能直接接在電源上。
5. 電壓表使用時要選擇合適的量程(注意:被測電壓不能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6. 電流表的使用方法:a)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b)使有刻度的一側要靠近電源的正極;c)正負接線柱的接法要正確;d)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e)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7. 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盤垂直,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五、歐姆定律的運用
2.伏安法測電阻:(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是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R=U/I)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改變被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實現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的目的。實驗中應控制電壓表和電流表的量程要大于待測電阻的阻值范圍,防止被測電阻不能被充分取樣或取樣后電壓或電流值超過儀表量程而損壞儀表。實驗中應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以減小誤差。注意實驗前應把滑動變阻器調到阻值最大處以保護電路。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相當于一個分壓器和一個限流器。
初中電學知識點和公式匯總例題解答:B(燈泡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