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49章:光電效應知識點
1、光電效應
如圖1所示,當用弧光燈照射鋅板時,與鋅板連接的驗電器就帶正電,即鋅板也帶正電。這意味著鋅板在光的照射下會發射電子。
圖1
(1)定義:物體在光的照射下發射電子的現象稱為光電效應,發射的電子稱為光電子。
(2)研究光電效應的實驗裝置(如圖2所示)。陰極K和陽極A是密封在真空玻璃管中的兩個電極。 K 受光照射時可以發射光電子。 K、A之間加電源,電壓可以調節,正負極也可以互換。
圖2
2.光電效應定律
(1)光電效應實驗結果
首先,當入射光的強度和頻率不變時網校頭條,IU的實驗曲線如圖3所示。該曲線表明,當加速電壓U增大到一定值時,光電流達到飽和值Im。這是因為單位時間內從陰極K發射的所有光電子均到達陽極A。如果單位時間從陰極K逸出的光電子數為n,則飽和電流Im = ne,其中e為電子電荷。另一方面,當電壓U下降到零并開始反向時,光電流并沒有下降到零,這說明從陰極K逸出的光電子具有初始動能,因此雖然存在電場阻礙當其運動時,仍有部分光電子到達陽極A,但當反向電壓等于-Uc時,可以阻止所有光電子飛向陽極A,使光電流降至零。該電壓稱為阻止電壓,它阻止具有最大初速度的電子到達陽極A。如果測量抑制電壓時不考慮回路中的接觸電勢差,則可以確定最大速度vm和最大動能基于抑制電壓-Uc的電子能量,即
圖3
當陰極K受到相同頻率、不同強度的光照射時,得到的IU曲線如圖4所示,表明不同強度的光下,Uc是相同的。這說明相同頻率、不同強度的光作用時產生的光電子的最大初始動能是相同的。
另外,用不同頻率的光照射陰極K時,實驗結果為:頻率越高,Uc越大,如圖5所示,
它與Uc呈線性關系,如圖6所示。頻率低于ν0的光無論多么強都不能產生光電子。因此,ν0 稱為截止頻率。對于不同的材料,截止頻率是不同的。
(2)光電效應的實驗規則
①飽和電流Im的大小與入射光的強度成正比,即單位時間內逃逸的光電子數與入射光的強度成正比(見圖4)。
②光電子的最大初始動能(或逮捕電壓)與入射光的強度無關(見圖4,其中I01、I02、I03代表入射光的強度),而僅與入射光的強度有關。入射光的頻率。頻率越高光電效應 高中物理,光電子的頻率也越高。初始動能越大(見圖5)。
③頻率低于ν0的入射光,無論光有多強、照射時間多長,都不能引起光電子逃逸。 ④光的照射和光電子的逃逸幾乎是同時的,在測量精度范圍內(<10-9s)觀察不到兩者之間存在滯后現象。
3.解釋光電效應的難點
(1)功函數:從某種金屬中除去電子所做的功的最小值,用W0表示。不同金屬的功函數不同。
(2)光電效應與光的電磁理論之間的矛盾。
矛盾之一:光的能量與頻率有關,而不是像波動論中那樣由振幅決定。根據光的波動理論,無論光的頻率如何,只要照射時間足夠長或光的強度足夠大,就可以產生光電效應。 ,但實驗結果表明光電效應 高中物理,產生光電效應的條件是入射光頻率大于一定的極限頻率,光電效應的最大初始動能與入射光頻率呈線性關系,與入射光頻率無關與光強度有關。根據能量的觀點,電子要飛出物體,必須具有一定的能量,而這種能量只能來自照射光。為什么實驗表明發射電子的能量與照射光的強度無關,而是與照射光的光強有關?頻率有關?這個問題極大地困擾了物理學界,并對經典的光波動理論提出了挑戰。
矛盾二:光電效應發生的時間很短,電子吸收的能量是瞬間完成的,而不是像波動理論預測的那樣逐漸積累。
當一束很細的光束照射到物體上時,它的能量會分布到大量的原子上。如何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將足夠的能量集中到電子上飛出物體呢?
評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