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了使探究得出的結論具有普遍意義,應該選取不同的小燈泡進行實驗;
(2)電壓表的示數為0,說明與電壓表并聯的燈泡兩端沒有電壓,則可能改燈泡短路,或可能另一燈泡斷路;
(3)根據圖乙電壓表所示情況可知,電壓表指針偏轉角度太小,誤差過大,所以接下來需要斷開開關,換用較小量程重新做實驗;
(4)測出L1兩端的電壓后,小明斷開開關,準備拆下電壓表,改裝在B、C之間.小聰認為小明的操作太麻煩,只需將與A點相連的導線改接到C點即可.這樣做是不可以的,因為根據電路圖分析可以看出,直接改接一端連線,會造成電壓表正負接線柱接反了;
(5)測量完成后,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如表選錄了四個小組的數據,這些數據是合理的;
因為雖然實驗數據存在差異,在每一組的電源是不同的情況下,依照每一組的測量數據之間仍然可以得出串聯電路兩端的電壓等于各部分電壓之和規律.
故答案為:
(1)不同;
(2)L1短路;L2斷路;
(3)換用0~3V的量程;讀數更為準確;
(4)不正確;電壓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了;
(5)合理;實驗時有誤差.
(1)比熱容(2)B(3)加熱時間?(4)大于(5))A
試題分析: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它是表示物體吸熱本領強弱的物理量;探究物質比熱容的大小需要控制的變量包括:吸收的熱量,不同物質的質量,加熱的時間和加熱的方式;水吸收熱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觀察到,可以通過加熱時間的長短間接反應,加熱時間越長,水吸收的熱量越多;在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多少時通常采用轉化法,即通過比較加熱時間的長短來間接判斷;水和沙子溫度升高第一個10℃所用的時間都要長,可能是因為物體受熱不均勻造成的,也可能是石棉網和燒杯要吸收熱量造成的;利用水的比熱容最大的特點,逐個分析該題中的各個選項即可判斷.
(1)物質的吸熱本領可以用比熱容來描述;
(2)用控制變量法進行探究,因為引起溫度變化的因素是吸熱的多少、物質的質量、加熱時間和方式,與酒精燈里所加的酒精量無關,所以B選項錯誤;
(3)在該實驗中,用加熱時間的長短,反應水吸收的熱量的多少;
(4)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相同質量的沙子和水,在溫度每升高10℃的過程中,沙子所用的時間要小于水所用的時間;在加熱條件相同時,用的時間多,說明吸收的熱量多,所以水吸收的熱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熱量;?
(5)A、相同質量的水和干泥土相比較,在相同的受冷和受熱的情況下,由于水的比熱容大(水的吸熱能力大),水溫度變化慢,而干泥土溫度變化快,故沿海地區晝夜溫差會比內陸地區小,所以該選項正確;B、用鹽水腌蛋,一段時間后蛋會變咸,這是因為分子是在永不停息的運動的,故該選項不符合題意;C、長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變成黑色,這也是由于分子運動造成的,故該選項不符合題意;D、夏天給教室灑水,感覺涼爽,這是由于水蒸發吸熱造成的,故該選項不符合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