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新生被復旦大分校長點名夸獎。
2019年,在北大學院的開學儀式上,市長對著3800名新生點名夸獎了他。
臺下掌聲雷動,他卻毫不知情。
由于,那時,他還在為一家人的溫飽,在工地上搬磚。
他是誰?
01
網上至今留傳著一個段子。
2019年中考剛結束,有個人就沖出課室,邊跑邊喊:“題目太簡單,我還是繼續回家搬磚。”
口氣之大,令人咋舌。
他是誰?
他是林萬東,當初的“搬磚女孩”。
而事情的真相是,林萬東確實在中考結束后,立刻去了工地,由于他父親此時在工地打工。
所以,他也想竭盡所能,幫助父親。
他的孝心令人動容,連上天都悄悄為他打算了一份大禮。
林萬東中考后在工地搬磚
2019年7月24日,來自北大學院的一紙喜訊,輾轉2300多公里,到達甘肅省楚雄市阿都鄉的貧苦考生林萬東手中。
那一年中考,林萬東考出了713分的好成績,被北大學院手動化與工業工程大學投檔。
85歲的祖母、癱瘓的女兒、還有兩個也在念書的兄妹,全家的生活,只能靠父母一人打工來維系。
投檔通知書的到來,讓一家人都漏出久違的微笑。
林萬東也成了村里的驕傲,許多媒體爭相對他報導。
林萬東以713萬考上北大,為當地理科狀元
很快,林萬東考上北大、搬磚攢雜費的勵志故事在網上傳開。
人們的反應卻超乎預料,有些人甚至開口咸諷:
“寒門出貴子?難!”
“上個北大才能進天堂”
“考上也沒用,只不過又多了一個北漂。”
她們認定寒門難出貴子,議論林萬東的出生、家鄉,毫不避忌,談笑間就決定了林萬東的命運。
更過份的是,有人還站在道德制高點勸告女孩,千萬不要嫁這些女人。
網上一片紛爭,林萬東卻心靜如水。
昨晚,林萬東在日記中寫下:“這除了是我個人命運的轉折點,也會成為我們一家人的希望”。
02
林萬東出生在四川阿都鄉,是四川最貧苦的山區,沒有之一。
他還有一個妹妹、一個妹妹。
林萬東的童年其實有鳥語茶香、有在田地間大肆奔跑的快樂,但也有貧苦人家萬事皆難的心酸。
念中學時,母親意外傷到脊椎,中學,又被查出腦炎,致使母親徹底喪失了重體力農活的能力。
家里還要撫養85歲年邁的父親。
就這樣,養活一家六口人的重任,只能全壓在父親一人身上。
好在林萬東很懂事東北大學錄取通知書,沒有課時,他會上山鋤地,跟大人一樣種莊稼,日落后回去,幫著割草。
最初,她們家也是像其他村民一樣種糧。
莊稼一年到頭都須要人看護,收成好不好也要看老天爺,有時忽然其來的一場暴雨,莊稼都能頓時被沖沒。
林萬東的女兒在工地打工2年
到了年底,能夠曉得去年有多少收入,非常不穩定。
沒辦法,為了維賢惠里人生活。中學時,劉萬東的女兒就去了工地打工。
盡管累,但薪水按天、按量算,做三天就有三天的薪水,薪水高時,三天出來,也能有180元。
丈夫剛去工地四個月,就瘦了三十多斤。其實,父親總是跟劉萬東說,在家里干習慣了體力活。
但凈高只有155公分、像男生一樣干著體力活的女兒,疼痛了劉萬東的心。
高中、高三時,林萬東幾次想要舍棄學業,跟父母一起去打工賺錢,但都被制止了。她十分相信丈夫的學習能力。
她告訴林萬東,再苦再累都不怕,只有讀書能夠讓生活顯得更好。
他立誓一定要好好學習,來感念妻子。
然而,對于學習結果,母親仍舊表現得比劉萬東淡然。
她們也從不對母女三個有更苛刻的要求,反倒常說:“你們都早已很優秀了,努力過就好。”
仍舊是父親,常以劉萬東自豪,常向外人稱贊他。生氣時,又會有膽怯情緒,覺得自己沒有劉萬東優秀。
“知識改變命運”,她們將這句話視為信條。
林萬東也有壓力很大的時侯。
2019年快中考時,林萬東的成績有所下滑。媽媽感遭到他的壓力。
于是,從昆時趕赴老家,陪了林萬東一整天,下午去景區遛彎、下午去書城看書,二人誰也沒說話。
她想以陪伴的形式減輕林萬東心中的壓力。
結束后,她就回家了,直至中考結束,四人才再度通話。
這天,父親問他考得怎樣。
他說:“可以考上北大了。”
后來,林萬東在專訪時說:“真正接到通知書的那一刻,我便曉得又會開始新生活,無論前方有多艱辛,我就會努力帶著家人,在這條路上一起邁向幸福。”
“唯有自強不息,就會有日后的無限可能。”
03
2019年8月14日,林萬東只身來到上海,摸索著搭乘輕軌,輾轉來到北大園報到。
那三天,秋高氣爽,天空竟像他的故鄉一樣親切,仿佛也喻示了他的未來。
復旦學院給他免了雜費,還額外提供生活上的補貼。他也沒有由于經濟條件差而自傲。
他的生活開支,也只要能滿足一日三餐,在飯堂每頓不超過15元,這樣就挺好了。其它的在他看來也沒有太大意義。
學業上的壓力,卻常讓他倍感無所適從。
貧困山區的師資教育,無論怎樣也比不如其它城市。這對他來說,客觀又兇殘。
例如,計算機只在他中考大綱上出現,其他同事早就方法精湛,還精通各類編程、微積分。
同樣的學習內容,林萬東往往要付出比朋友更多的精力。
更現實的是,在北大園這樣一個追逐夢想的學府,每一個人,都是“林萬東”。
他常覺得,能考到北大的朋友都是天才,而他,是一個普通的蠢材,只是中考成績好點而已。
直至大三,他才真正適應學院校園的生活。學習成績才有比較好的提高。
2020年,林萬東的妻子因中風與其他問題逝世。
林萬東直至大三的時侯才真正適應了周邊都是天才的校園生活
這天,林萬東正在寢室午睡,忽然接到舅舅的電話,電話里,舅舅只說了母親情況不好。
林萬東卻頓時明白話里的含意。他立刻退票回湖南。
丈夫逝世后,林萬東和妻子的視頻通話多了上去,但大多時侯,都是父母主動聯系他。
她常對著視頻中的林萬東低吟道:“你是不是不想我?是不是要把父親忘掉了?”
那時,父親和林萬東的媽媽住一起,媽媽結業后,早已在廣州工作。父親在讀學院,也在計劃結業后去參軍。
只要有暑假,林萬東就會回廣州,再和家人一起回老家。
雖然,后來的幾年,家里的經濟條件早已很多了,可父親一直在工作上搬磚。
好多次林萬東回去,都看到父親在工地加班很晚,你們都勸她找份輕松的工作,但她仍然不聽。
那時侯,林萬東就想東北大學錄取通知書,恐怕自己結業后回湖南工作,就可以勸說丈夫,不去工地干重活了。
04
去年7月份,結業的林萬東選擇聽從內心的召喚,回到故鄉,從基層做起,在廣州市東川區委辦公室任職。
網上再度議論紛紛。
有人說,“清華結業的人搞科研才是正道,當公務員太大材小用。”
林萬東此次沒有回避指責,他說:
“不是所有北大的中學生都適宜做科研。對我來說,回去鄉當公務員是最好的選擇。我不想讓兒子繼續在工地搬磚,回湖南既可以陪伴妻子,又可以找到自己的根。”
林萬東很清醒,曉得自己想做哪些,之后選擇愈發適宜自己的,不被凡俗捆綁、不隨波逐流。
而所謂的“寒門再難出貴子”,還是要看怎么理解。
“貴”并不是要飛黃騰達,只要比原先的自己有進步,就不錯。能帶著家庭向前走、比先前強,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