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順利收到學院投檔通知書后,父母們懸著的一顆心才算落了地。
在競爭越來越白熱化的“黃金簡歷”時代,一張心儀學院投檔通知書才能證明的,不僅僅有中學生的勤奮努力,更多的還有父母們的辛苦付出。
本以為上了學院后才能“前程無憂”,但現實卻給了父母們狠狠一擊。在去年的開學季中,上海的各大院校雜費“一路看跌”,愁壞了打算入學的中學生和父母。
上海院校雜費“一路看跌”武昌職業學院學費,中學生有苦難言,父母更是驚呼“上不起”
與中學相比,學院階段中學生的學習模式似乎有所改變,但仍然逃不開每學年的雜費收取環節。
在完全不同的教學模式下,大部份中學生在學院階段的雜費開支都要遠遠超出初小學階段,再加上其他生活費用,這筆開支著實讓普通家庭有些“吃不消”。
考慮到種種誘因,各大院校在按照中學情況框定基本的雜費區間后,就不會再進行大范圍的價錢變動。
但凡事都有例外,在院校紛紛下調了雜費的風口上,上海的院校就“創了新高”,急速下降的雜費讓一部份父母驚呼“上不起”。
◆武漢公辦高校就是其中一種。在沒有國家相應的財政補助的情況下,公辦學院的收費標準仍然較低于私立高校,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但北京的部份公辦高校,可以說是實現了雜費的“暴漲”。
以武漢理工大學為例,去年就直接將雜費漲到了23800元,直接下降到了將近原先的三倍之多。雖屬于本就“耗錢”的公辦高校,但這么高的升幅,除了讓普通家庭的學子望而生畏,就連中產家庭也非常無法接受。
◆武漢藝術高校也“不甘落后”。眾所周知,學藝之路就是“燒錢”之路。選擇支持兒子走藝術路線的家庭,大部份都家境殷實。
在藝術類高校收費標準仍然領先于其他類高校的情況下,上海傳媒大學的雜費下調幅度讓不少人跌破了墨鏡。
通常而言武昌職業學院學費,藝術類的高校收費雖高,但就上海地區來說,最高也不過20000左右。北京傳媒大學每學年35000的雜費標準,屬實有些“過激”。引來父母們在網上紛紛譴責,坦言“收費標準與中學設施環境不對等”,要求中學修改收費標準。
學院雜費定價偏低,一定程度上會帶來“不良影響”,中學生、家長都是“受害者”。
對于沒有工作收入的學院生而言,三四年的學院生活無疑是對其家庭經濟的又一個嚴峻考驗。
與埋首苦學的初小學階段不同,在陌生城市就讀的學院生們,須要面對的是更加多樣的閑暇生活與鍛練機會,雜費的大幅度下降,必然會讓其在其他方面的開支“縮水”。
作為美好人生的高低杠,希望通過學院生活來提高自己簡歷含金量的,更多的還是窮苦家庭的學子。對于她們來說,才能成功完成義務教育課程,領到學院投檔通知書已經十分不容易,假如再遇見“天價雜費”,相信不少學子會為了家庭而選擇中斷學業。
同時在選擇目標高校時,去除專業與個人意向的匹配程度,雜費標準與中學環境也是準學院生們考察的重點。
當一所中學的雜費定價與中學定位、校園環境等硬性條件吊詭時,才會讓不少有意向的中學生望而興嘆,將這所中學從自己的候選名單中“剔除”。沒有了優質生源與良好口碑,中學的形象必然會遭到一定的損傷。
寫在最后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急劇下降,為了平衡投入與開支,學院高校選擇下調雜費標準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整體經濟的波動并不意味著中學可以“暴漲”學費。考慮到招生以及中學口碑的情況,學院高校還需慎重調整雜費區間。
只有當中學基礎設施與師資力量足夠強悍時,學習費用的下調就會被中學生所接納。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