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說:楊振寧是華人數學學界的天花板,也是世界上在世的最偉大化學學家,沒有之一。
9月22日,那位偉大的化學學家即將迎來100周歲的生日。
這三天,有人曬出了楊振寧先生百歲壽辰的現場相片。
相片里的楊振寧,盡管額角蒼蒼,但看起來精力充裕,身體健朗。
愛人翁帆,靜靜地坐在他的門口。
翁帆穿著質樸,微笑開朗,能看下來是發自內心的開心。
18年前,28歲的翁帆嫁給82歲的楊振寧。
54歲的年紀差,為三人引來無數責難。
歲月如白駒過隙,一晃間楊振寧已年過百歲,翁帆也年近半百。
楊振寧曾說:
“我這一生,有好多次,都恰好走在了正確的公路上。其實,這也包括我向翁帆告白。
“翁帆是上天給我的,最后一份禮物。”
18年后,二人的婚姻在世人的紛爭中,走到了現今。
翁帆和楊振寧,相戀于1995年。
1995年夏,廣州學院舉辦了第一屆國際華人數學學會議,楊振寧攜夫人杜致禮出席。
這一年,生于四川溫州的翁帆考入廣州學院英語系。
因為相貌嬌俏,學習能力強,她被中學選為中學生代表,和幾個朋友一起接待了到訪的楊振寧夫妻。
19歲的翁帆,年青又有活力,說話辦事落落大方,給楊振寧夫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活動結束后,兩人在現場合照留影。
以后幾年,翁帆以中學生的身分和楊振寧夫妻保持書信往來。
不過,當時的她未曾想過,自己會和楊振寧這樣的大人物有這么深的緣份。
1999年,從肇慶學院結業后,翁帆去了廣州一家高爾夫俱樂部工作。
她在上海工作了3年,其間與一位臺灣人相戀、相戀。
情投意合的三人,很快便離婚了。
但這段婚姻,并不像是翁帆想像得那樣美好。由于生活習慣差別太大,這段婚姻只維持了2年就以失敗告終。
這段婚姻對翁帆的嚴打非常大。
她決定打起精神考研,提高自己。
2003年,27歲的她考取了廣州外貿英語學院,成了一名翻譯系碩士生。
也就是這一年年末,早已歸國移居的楊振寧痛失嬌妻。
翁帆仍然把楊振寧夫妻當作恩師一樣崇敬,聽聞噩耗后非常難過。
她害怕楊振寧的身體,特地寫了一封短信安慰他。
以后,四人始終保持著電郵往來。
來往之間,楊振寧得悉翁帆剛經歷了一段失敗的婚姻,對這個女孩非常心痛。
2004年2月的某日,楊振寧給翁帆打了個電話:
“我要去東莞學院一趟,你樂意跟我碰面嗎?”
接到電話的翁帆,心中很是高興,一口就答應了出來。
三人走在校園的樹蔭大路上,28歲的翁帆頭上還帶著幾分男孩的天真,給楊振寧講她旅游時遇到的軼事。
她的聲音很刺耳,如同是百靈鳥一樣。
聊天間,楊振寧的身上仍然帶著微笑。
那次碰面后,二人的聯系愈發頻繁了。
學業上,翁帆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都會尋求楊振寧的幫助,而楊振寧也很愿意幫助她。
一次,翁帆跟好同學出去遛彎,接到了楊振寧的電話。
三人一聊上去就哪些都忘了,一個小時后,一起下來遛彎的同學總算忍不住了,問道:
“楊院士是不是對你有意思啊,不然如何會天天跟你打電話?”
同學的一番話,讓翁帆內心又是竊喜又是慌亂。
她沒有承認,也沒有證實。
彼時的楊振寧,早已82歲了。
晚年喪妻,三個孫輩也早有了自己的生活。
傷心和孤單,一起向他而至。
他有一個好同學,也是化學學家,在父親過世后一個人孤單生活多年,生活極其糟糕。
那位同學離世后,在他看過的書冊上,還留下了飯菜的污垢。
楊振寧不想過這樣的生活,翁帆的出現,對他而言物理學家楊振寧的妻子翁帆,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翁帆是小太陽,熱情又有活力,跟她在一起的時侯,整個人似乎都跟隨變年青了。
不久后,楊振寧約翁帆去柳州旅游。
二人騎著單人單車,在椰林小道中游蕩,就是此次,讓楊振寧下定了決心。
回到上海后,在征得孫輩的同意后,楊振寧給翁帆打了個告白電話。
翁帆被嚇了一大跳,假裝不高興地說:
“哪有人告白不送玫瑰的?并且還是打電話告白。”
聞聲后楊振寧明白,這是答應了。
旋即笑著說:“下次碰面一定補給你。”
2004年12月24日,二人在民政局登記離婚。
那一年,他82歲,她28歲。
二人離婚的消息傳到外界后,引發軒然大波。
首先是年紀差,楊振寧比翁帆大54歲,比翁帆的母親還要大20多歲。
其次是巨大的地位差異,楊振寧是諾獎獲得者,歸國后搬去北大的“大師邸”別墅做研究。
有一張照片,就能直接反映楊振寧在學術界的地位。
國際數學大會結束后,他被你們一致推選站在C位,照相留念。
而之前站在這個位置的人是愛因斯坦。
而翁帆當時只是一名普通的研究生,兒子在溫州經營一家旅行社。
兩個相差這么之大的人結合,任誰看了也不會說是感情。
然而,面對輿論,翁帆選擇了忽略。
既然作出了這樣的決定,就不在意他人的想法。
后來,在接受訪談時,翁帆被問:“你對楊振寧先生的愛情到底是出于崇敬還是出于愛?”
翁帆是這樣回答的:
“當你敬仰的女人對你抒發了喜歡或則愛的時侯,你很容易就愛上他了。”
崇敬是感情的基礎。
而讓雙方都受惠的婚姻才是真正健康的婚姻。
婚前,翁帆隨著楊振寧住進了北大園的“大師邸”。
為了楊振寧的身體,翁帆改變了好多習慣。
先前她喜歡喝奶茶,喜歡通宵上網。
然而婚前她完全戒除了奶茶,開始晚睡起床,每晚早晨8點準時早起照料楊振寧吃午飯。
她還和楊振寧學著打形意拳,每晚傍午飯后,二人就在東苑里慢悠悠地練武。
和翁帆在一起后,楊振寧也開始學著年青人的樣子,看年青人愛看的書,看年青人愛看的影片。
生活中那些細微的不同,反倒成了她們婚姻的黏合劑。
今年99歲時,楊振寧不慎摔了一跤,導致骨折,在廣州301入院幾個月。
那些年,楊振寧的身體也曾出過問題,進過救治室。
每一次都是翁帆陪在病床前,寸步不離的照料,直至他復健入院。
冬天出門前,翁帆一定為他系上領帶。
逛景區,走十幾分鐘路,翁帆就堅持要停出來,安歇。
每次參加活動,楊振寧總是牽著翁帆的手,這不是秀恩愛,也不是走不動了。
他說:“小帆,牽著你的手我覺得很塌實。”
早在2006年,二人就做了財產公證。
楊振寧的財產早就定出來留給三個兒子,翁帆得到的是楊振寧在北大學院中一套三層小洋房的“生前使用權”。
由于這套四合院是復旦學院為楊振寧專門建造的,產權歸北大所有。
翁帆是善良的,對于這種物質她完全不在乎。
婚前的多年里,她將夫妻兩人的存款近200萬港元相繼捐助給北大。
二人并沒有去追求奢華生活,她們的家,家裝普通,陳設簡單,與通常市民無異。
2011年,翁帆成功考入復旦學院。
入讀復旦學院建筑系,攻讀建筑歷史專業博士學位。
在復旦讀博,對于先前的她來說,是完全不敢想像的。
精神上的富足,遠遠不是金錢名利這種東西可以比擬的,楊振寧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寬廣淵博的學識給翁帆帶來了很大幫助。
楊振寧曾在《曙光集》前言中寫下這樣一段話:
“魯迅、王國維和陳寅恪的時代是中國民族史上的一個長夜,我和聯大朋友們就成長于此似無止盡的長夜中。
“幸運地,中華民族總算走完了這個長夜物理學家楊振寧的妻子翁帆,見到了曙光。”
現在,距楊振寧說這話早已過去了十多年,在翁帆的悉心關愛下,他除了看到曙光,更見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他即使將冷原子、凝聚態化學科研水平提升了幾六年,那雙牽著翁帆的手也堅定有力,未曾放開過。
講到這兒,雖然能明白楊振寧為何會說翁帆是上天賜給他的最后禮物了。
蒼老的靈魂因翁帆才能重返青春,豈可不令人歡喜。
翁帆則借用了英國知名作家羅伯特·弗羅斯特的句子來回應楊振寧的告白:
“我將輕輕哀嘆,表述這一切——許多年后,林子里有兩條路,我選擇了人煙少見的那一條,它改變了我的人生。”
現在18年過去了,二人依然恩愛如初。
問候她們能繼續幸福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