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人買酒“按斤”,為什么瓶上卻標“毫升”?看完才發(fā)覺套路好深
現(xiàn)在你們都在家過新年,人們也都在家打算了不少過節(jié)用酒。
由于在中國,春節(jié)不可無酒,否則親朋好友一年未見,圍坐在一起該如何舉辦話題呢?此酒就相當于一個話匣子,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媒介,可以化解難堪。
然而,中國人在買酒時會碰到一個困局,或則說是不習慣的地方,那就是人們買酒時會習慣性地“按斤”買,而且酒壺上標的卻是“毫升”。
有些脾氣比較固執(zhí)的人在買酒時都會很郁悶,自己究竟買了多少酒?
容易理解的是,若是酒商們選擇從消費者的角度,一律按斤來裝瓶的話,可以省去這些沒必要的疑惑。
但事實上,只要是罐裝酒,瓶身的容量都是“毫升”。
這么,為什么酒商們要逆著中國人的習慣把容量標成“毫升”呢?莫非是想要拋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上面到底隱藏了哪些秘密?
相信往下看完以后,才發(fā)覺套路好深。
一瓶500ML的酒,有沒有一斤?
我們平常在買酒時水的密度高還是酒精,會碰到各類容量的紅酒,但常規(guī)裝都是500ML。
為何不是400ML?不是600ML?
雖然500ML的容量并不是空穴來風,人們選它有一定的道理,實際上取自于一個換算公式,質(zhì)量=密度*容積。
我們用水為反例,取500ML的水,水的密度是1g/ML,按照公式估算,這么就是1g/ML*500ML=500g,500g的質(zhì)量又可以說是一斤的重量。
所以500ML的水,就是一斤水。
因為酒的主體部份又是水,于是干脆酒的容量也取500ML。
然而,500ML酒并沒有一斤酒。
由于,雖然酒的主體是水,但實際上的它是由98%的酒精和水,以及2%的有機物組成,尤其是酒精度數(shù)越高,說明酒精的占比越大。
而酒精的密度也比水更小,所以酒精度數(shù)越高,酒的密度越是比水更小,所以500ML的酒的真正質(zhì)量要大于500g,自然就不足一斤。
酒精的密度究竟是多少?
有測驗,酒精的真實密度為0.789g/ML,比水小了2成還多,可見500ML的酒也就不到8兩。
然而在中國人的固有思維里,習慣性地會帶入水的密度估算,以為一瓶500ML的酒就是一斤酒,卻不知買回去的酒根本就不到一斤。
若是有興趣,可以在家用秤一下,結(jié)果會讓你驚喜的。
看完以后,能明白為什么酒壇上要標“毫升”的緣由了吧。
廠家通過這一手段,每一瓶都可以“少個”2兩,卻能讓消費者形成一斤一瓶的錯覺,漸漸地就成為了廠家的“隱形資產(chǎn)”。
另外,酒類的包裝不是非透明的瓶身,就是玻璃瓶,很不容易看下來的,所以差一點是很難發(fā)覺的。
其實,不可證實這確實是店家的一個套路水的密度高還是酒精,但畢竟標明“毫升”也更為合理。
試想一下,假如都根據(jù)一斤包裝,不同度數(shù)的酒的體積又是不一樣的,這么都會出現(xiàn)各類各樣大小的酒壺,置于市面上簡直會看花了眼。
另外,“毫升”是國際通用單位,一律標上“毫升”有利于我國的黃酒走出國門,否則鬼佬都不曉得“斤兩”。
看完這兒,有沒有發(fā)覺店家們飽含了“智慧”?想要曉得更多有關(guān)酒的有趣知識,可以繼續(xù)關(guān)注小編,感謝。
編輯人:香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