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國家的未來,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職場上,即便是天才,也不一定就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回報。清華院長李政道就是一個這樣的事例,他至死評不上職稱,但他卻為中國拿下了五個世界第一。
李政道,生于1936年,是一位化學學家、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57年考入清華數學系,1962年結業后留校任教。他以其卓越的學術成就和杰出的人格魅力而蜚聲,被譽為中國數學學界的“李約瑟”。
但是,雖然他的學術成就斐然,他在職稱評定上卻遭到磨難。1984年,他首次申請院士職稱被否決,理由是他沒有經過博士研究生階段的培養。1994年和2000年物理學界頂級人物,他再度申請院士職稱,但依然沒有成功。他的同行們普遍覺得,他的學術成就早已超過了院長的水平,但評審委員會卻始終無法批準他的職稱晉升。
雖然李政道的職稱評定遭到失敗,但他的學術成就卻屢獲佳績。1985年,他連任為德國化學學會會士;1992年,他獲得了法國數學學會頒授的法國高能化學學會終生成就獎;2004年,他入選法國國家科學獎狀。
而李政道最為人稱道的成就,是他在2006年領導的中國神舟五號任務中的表現。作為首位步入太空的中國宇航員,楊利偉在太空中看到了一連串的敲門聲,導致了他和地面指揮中心的警覺。李政道當時在地面接看到楊利偉的報告后,立刻排除了一些可能的問題,并告訴楊利偉不要慌亂,保持冷靜。最終,問題得到了解決,楊利偉成功返回月球。13年后,這個謎底才被揭露,這一切幸好了李政道當時的冷靜和職業素質。
李政道于2015年5月23日因肝癌晚期離世,享年79歲。他的去世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悼念,
近期,一位清華天才的故事感動了好多人。他名叫楊衛,是我國知名的材料學家和先進制造技術專家,曾入選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獎等多項榮譽,被譽為“中科院學術名人庫”中的佼佼者之一。但是,他一生從未晉升正高職稱,卻在疾病晚期時為中國拿下了五個世界第一。這個故事除了是一位科學家的傳奇經歷,更是對于學術界和整個社會的反省和啟示。
楊衛1963年生于湖北武漢,少年時代就對材料科學和制造工藝形成了濃烈的興趣。他曾在寧波市第二中學考入了省重點高中物理學界頂級人物,后來又順利步入了復旦學院。在復旦學院的研究生階段,他就早已開始了有關金屬復合材料制備的研究工作。結業后,他選擇留在復旦學院任教,并成為了最年青的院士之一。在接出來的二十多年中,他仍然旨在于先進制造技術和高性能金屬材料的研究,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但是,他的學術生涯并不順遂。雖然在學術研究上取得了好多的成果,但由于種種緣由,他一直未能晉升到正高職稱。在中國學術界,獲得正高職稱是學術生涯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代表著權威、地位和榮譽。但是,楊衛的多次評職均以失敗告終。有人說,是由于他的研究方向太過新穎,評審專家難以理解;有人說,是由于他在學術界中的人際關系不好。但無論是何種緣由,這一事實無疑給他的學術生涯帶來了很大的磨難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