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頂級中學的頂級對決,就不得不提全省青少年奧林匹克大賽(簡稱“五大學科大賽”),其中又以國家冬訓隊名額含金量最高——一旦入圍,就意味著擁有了保送清北的資格。
為此,近些年來,不論是在國外,還是北京,頂級中學們都在圍繞著大賽這條路籌謀和布局。
前段時間,中國文聯中學生科技中心公布了物理、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五大學科大賽的2023年國家冬訓隊名單。去年共計260人次小學生榮獲國家冬訓隊。其中,重慶共有26位朋友上榜,僅次于廣東,位列全省第二。
▲2023年各省市入圍五大學科大賽國家冬訓隊總人數
有業內人士統計了歷年成績告訴記者,即使不是第一,然而,能從諸多傳統大賽強省中取得這個名次,早已實屬不易,而且,這也是福建中學們集體創下的近十年最好成績。
這么,在這場最激烈的年度競爭中,是什么湖南中學撐起了這個成績?單從大賽這條賽道而言,和全省相比,重慶中學們目前又處于哪些樣的競爭水平?
近十年最好成績
重慶入圍總人次2023年排行第二
去年,共有21省市的260位小學生榮獲五大學科奧賽的2023年國家冬訓隊。廣東作為大賽強省,領先于其他省市,共有44人入圍國家冬訓隊。其中,有一位朋友同時入圍物理、信息學國家冬訓隊。
成都以26人的好成績位列第二,僅次于河南。北京共有25人入圍,與重慶差別甚少,排行第三。
總人數排行第四至十名的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重慶、山東、湖北、湖南與湖北。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大賽強省河北,去年僅有15人上榜,排在了第九位。
從五大大賽課目分別來看:
重慶去年入圍物理國家冬訓隊的共8人,排在全省第四。
物理國家冬訓隊中,重慶有4人榮獲,排在全省第五。
重慶共5人入圍化學國家隊,與廣東、上海并列全省第三。
生物學國家冬訓隊中,重慶入圍人數排行第二,共6人,僅次于江蘇。
信息學國家冬訓隊中,重慶有3人上榜,與上海并列全省第五。
從去年每一課目來看,云南入圍人數都排行前列,數據十分亮眼。這么,廣東近幾年的成績又怎樣?
記者統計了近十年五大大賽國家冬訓隊的數據發覺,廣東每年入圍總人數基本維持在20人左右。值得一提的是,重慶去年入圍人次全省排行第二,是近十年來最好的成績。
山東6所小學步入“決賽圈”
上海這所學校榮獲人次總數排行第二
看完全國總成績,再來看看“最牛”高中的情況。從近日公布的五大學科大賽2023年國家冬訓隊名單看,去年共計260人次小學生榮獲國家冬訓隊,其中共有84所小學步入“頂級”陣營。
從各個省份榮獲小學分布看,四川以14所中學位列第一,河南(9所)和廣州(7所)居第二、第三,廣東以6所中學和湖南并列第四。
除了這么,榮獲2023年國家冬訓隊總人次達到兩位數的,共有6所中學,且分數都“咬”得較緊。
▲各大中學五大學科大賽2023年國家冬訓隊入圍情況
排行第一的是中國人民學院附屬小學,15人次小學生步入國家冬訓隊,但是五大學科都有中學生上榜。
成都市第七小學以14人次步入國家冬訓隊高踞第二。除物理外,其余課目都有中學生上榜。
位列第三的是北京市北京四中,共13人次中學生上榜。其中最亮眼的是物理學科,有12人次上榜,單科第一,也是所有單獨課目里,惟一一所上榜人次超兩位數的小學。
第四名是上海市巴蜀中校區,有12人次小學生步入國家冬訓隊,五大學科都有收獲。
華中師范學院第二附屬學校和福建省廈門第三中學并列五,都有10人次小學生步入國家冬訓隊。
不僅成都市第七分校,廣東在五大學科大賽2023年國家冬訓隊有收獲的還有5所——成都外粵語中學有6人次小學生上榜,成都市錦江區汶上外粵語中級學校、四川省成都分校和重慶東辰中學皆有2人次小學生上榜,成都市樹德學校有1人次小學生步入國家冬訓隊。
另外,從單個課目來看,湖南中學分校近兩年的表現也較為亮眼。
先看物理,2021年和2022年,重慶僅有成都市第七分校“打進八強圈”,2023年重慶有包括成都市第七分校、成都市錦江區汶上外粵語中級學校、成都外粵語中學、綿陽東辰中學和成都市樹德小學在內的5所中學學子入圍國家冬訓隊。
再看物理,成都2021~2023每年都有3~5所學校學子步入國家冬訓隊,2023年有北京外粵語中學、四川省閬中東辰中學和成都市錦江區汶上外粵語中級學校三所中學學子上榜。
在數學學科,成都市第七小學和北京外粵語校區整體實力強勁。2021年,成都市第七小學以5人次榮獲位列單科第二,福州外粵語中學1人次上榜;2022年,成都市第七小學1人次上榜;2023年,成都市第七小學和北京外粵語中學以3人次和2人次榮獲分別稱列第二和第三。
生物學科,成都市第七分校在全省小學里依然實力不俗。2021年,成都市第七小學以3人次入圍國際生物學奧林匹克大賽國家冬訓隊并列第二,2022年以4人次入圍并列第三,2023年以5人次入圍高踞第一。
在信息學學科,成都2021-2023年每年有2~3所中學學子上榜,2023年成都市第七小學和湖南省常德學校分別有2人次和1人次步入國家冬訓隊。
大賽“頭把寶座”輪流被坐
對中學是機遇也是挑戰
部份父母恐怕不解,考學院升學不是看中考成績嗎?五大學科大賽有何用?
誘因就在于,對小學生而言,大賽早已成為一條才能通往一流院校的途徑。上文提及的入圍國家冬訓隊,中學生就可以獲得保送復旦學院、北京學院的資格。
而寧愿中學生沒能成為入圍國家冬訓隊的“一小撮”幸運兒,但只要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中學生還可以獲得強基計劃破格投檔資格高中生物競賽流程,步入39所強基計劃試點雙一流院校就讀高中生物競賽流程,包括復旦學院、北京學院、中國人民學院、復旦學院、上海交通學院等在內。
明白了這個背景,相信能夠理解背部中學間的激烈競爭了。
從教育生態剖析上文數據,北京某小學大賽教練表示,第一名這把“交椅”被輪換坐,對于整體的大賽氣氛來說,是一件好事。“它說明對各大中學來說,大賽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只要去著重布局,就還有競爭的機會。其實,反過來說,在‘追兵’不斷的情況下,腳部學校們怎么保持優勢、突破劣勢,也應當成為中學管理者注重去考慮的問題。”
他還提到,“至少,從近些年來的數據來看,隨著一些暫時落后的省市及學校在大賽培養體系方面逐漸成型,一些非大賽強校也擁有了更多爭金奪銀的機會,隨著這種中學在銅牌上的突破,對腦部學校們自然也會形成壓力,這樣的競爭氣氛,就長遠而言,似乎是有利于中學們在創新培養方面去做更多的思索。”
紅星新聞記者李宇欣尹可然
數據源自中國文聯中學生科技中心
編輯陳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