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初中物理化中學生物”關注我們,
獲取更多教育經驗、方法、學習資料等,與您不見不散!
第六章質量與密度
一、質量
1、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水的密度單位讀作,用m表示。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態、狀態、位置、溫度而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質量的單位:千克(kg),常用單位:噸(t)、克(g)、毫克(mg)。1t=1kg=1000g1g=
2、天平是實驗室測質量的常用工具。當天平平衡后水的密度單位讀作,被測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加上游碼所對的刻度值。
3、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項: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天平的稱量(天平所能稱的最大質量);向盤中加減砝碼時要用鉗子,不能用手接觸砝碼,不能把砝碼弄臟、弄臟;悶熱的物體和物理藥品不能直接置于天平的盤中。托盤天平的結構:基座、游碼、標尺、平衡螺絲、橫梁、托盤、分度盤、指針。使用步驟:
①放置——天平應水平放置。
②調節——天平使用前要使橫梁平衡。首先把游碼置于標尺的“0”刻度處,之后調節橫梁兩端的平衡螺絲(移向低端),使橫梁平衡。
③稱量——稱量時應把被測物體放天平的左盤,把砝碼放右盤(先大后小)。游碼才能辨別更小的質量,在標尺上往右聯通游碼,就等于在右盤中降低一個更小的砝碼。
二、密度
1、物質的質量與容積的關系:容積相同的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通常不同,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它的容積成反比。
2、一種物質的質量與容積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質不同,其比值通常不同,這反映了不同物質的不同特點,數學學中用密度表示這些特點。單位容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稱作這些物質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質量——千克(kg)
V——體積——立方米(m3)
密度的常用單位g/cm3,g/cm3單位大,1g/cm3=1.0×103kg/m3。水的密度為1.0×103kg/m3,讀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數學意義是:1立方米的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
3、密度的應用:鑒定物質:ρ=m/V。
檢測不易直接檢測的容積:V=m/ρ。
檢測不易直接檢測的質量:m=ρV。
三、測量物質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液體物質的容積可以用燒杯測出。燒杯(量筒)的使用方式:
①觀察燒杯標度的單位。1L=1dm31mL=1cm3
②觀察量杯的最大檢測值(阻值)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③讀數時,視線與量杯中凹液面的頂部相平(或與量杯中凸液面的底部相平)。
2、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只要檢測出物質的質量和容積,通過ρ=m/V就才能算出物質的密度。質量可以用天平測出,液體和形狀不規則的固體的容積可以用燒杯或量筒來檢測。
四、密度與社會生活
1、密度與氣溫:體溫能改變物質的密度,通常物體都是在氣溫下降時容積膨脹(即:熱脹冷縮,水在4℃以下是熱縮冷脹),密度變小。
2、密度與物質分辨:不同物質的密度通常不同,通過檢測物質的密度可以分辨物質。